于是他對飛船主腦命令到:“主腦,對母艦進行自檢吧!我們要去土星的衛星開采核燃料。”
“是艦長!現在開始自檢.....”
“盤古諾亞號一切正常,隨時可以出發。”主腦很快就給出了檢測的結果。
“出發!土星軌道!”
隨著他的命令,盤古諾亞號飛船的主引擎在停止工作三百年后,又再一次的啟動,噴射出了長達數十萬公里的等離子流,而盤古諾亞號飛船,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母艦開始緩緩的向著土星的方向飛去。
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又一次的對主腦問道:“主腦,母艦多長時間可以到達土星軌道,我們這艘母艦最高速度能夠達到多少。”
實際上對于母艦的速度,李一凡并沒有抱有多大的期望,這艘母艦的大小實在是太大了。
就算是這個世界之前人類文明的技術,在整個人類文明最頂級的科學家的努力下,比起他前世來,至少先進一個級別,聯合整個人類文明最頂級科學家所爆發出來的力量無疑是可怕的。
不過終究整個人類文明在航天航空領域的基礎關系,這艘飛船的最高速度絕對不可能快到哪去,在他的預想中,能夠達到光速的千分之一,就已經是了不起了。
然而主腦的回答,卻遠出乎了他的想象之外,同時他也太小看整個人類文明的潛力了。
“艦長!我們這艘“盤古諾亞”號母艦最高速度,可以達到光速的百分之五十左右。
想要達到這樣的速度,必須要經過一年左右的加速才行,這樣的速度是無法在行星系內飛行的,只能在星系際空間飛行。
由于我們這艘母艦的巨大,如果在行星系內速度過快,不僅會讓母艦本身處于非常危險的狀態,這么快的速度,母艦無法躲避任何的障礙物。
同時,在這樣的速度下,母艦也會打破行星系內各個行星之間的引力平衡,在行星系內是根本無法使用最高速度飛行。
根據計算,在行星系內母艦的安全最高速度,最多只能以光速的千分之一的速度飛行。”
“根據數據,現在木星和土星之間的距離并非是最近的,當然也并非最遠,現在雙方之間的距離大約在8.165億公里左右,也就是5.46個天文單位左右。
而我們的母艦在太陽系內最高的飛行速度,是300公里每秒,我們即時以最高的速度到達土星軌道,至少要一天半的時間,再加上中間的加減速需要至少兩天的時間,我們將于五天后到達土星軌道。”
五天的時間看似非常長,但是實際上這樣的速度已經是非常快了,在以億年為單位的宇宙,五天就連一瞬間都算不上。
(求收藏!求推薦!求投資!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