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河村乃是行政村,下轄六個片區,36個村民小組,共有1640戶,總人口6810人,村民以柳姓為主,其次是宋、江、陳、李等姓。
柳下惠家、外婆家、小姨家,其實都是青河村的,只是分布在不同的自然村而已。
柳下惠家所在的自然村名叫龍山村。
外婆家所在的自然村名叫麻田村。
小姨嫁過去的是石角村。
自然村,即南方所稱的“屋場”,它是一個或多個以家族、戶族、氏族或其他原因自然形成的居民聚居點。其起源是由村民經過長時間在某處自然環境中人們自發形成,自然聚集在一起居住的村落。
一般情況下它只有一個姓氏,是同一個祖宗的子孫后代,有相同的血緣關系。
它受地理條件、生活方式等的影響。
比如在山里頭,可能幾戶在路邊居住幾代后就會形成一個村落,這就叫自然村。
而行政村,是國家按照法律規定而設立的農村基層管理單位,其組織形式是村民委員會,是農村村民自治組織,下設若干個村民小組,村民小組通常是以自然村劃分的。
也就是說在一般情況下,一個行政村管理著若干個自然村。
當然,也有一個自然村(規模較大)為了管理方便,被劃分為幾個行政村的,還有一個自然村就是一個行政村的。
自然村與行政村的區別,不只是規模的大小,根本在于行政村建立村民委員會和黨支部委員會,而自然村則一般只是建立村民小組,隸屬于村委會。
外婆家所在的麻田村,村民都是姓江,基本都是沾親帶故的關系,說白了就是同一個祖宗。
所以,當村民們圍上來問這問那的時候,小舅江德明也是有問必答!
“明哥,這是多少只鴨崽,怎么感覺有點少啊?”
“是啊,阿明,這養鴨場建得這么大,怎么才養這么點鴨啊?”
“……”
江德明笑呵呵的說道:“這是五百只鴨崽,僅僅只是第一批而已,以后每個星期都會增加五百只鴨崽,很快數量就會上去了!”這東西也沒什么好隱瞞的,也隱瞞不了。
眾人聞言心中不由得一驚,每個星期都增加五百只鴨崽?
“明哥,你的意思是,這鴨已經找到穩定的銷路了?”問話的是江德明的堂弟江德風,是江德明親叔的兒子,關系還是挺近的。
江德明搖頭說道:“我只負責養殖,銷售這方面不歸我管,那是我外甥的事!”
“阿明,你這外甥還真是了不起啊,我記得他跟我那外甥同年,今年也就16歲吧?”說話的是江德明的一個族兄,名叫江德生。
江德明點頭說道:“是啊,今年16歲了!”
江德生嘆道:“我那外甥書也不讀了,整天就知道往那些游戲機室跑,把我姐都愁壞了。哪像你外甥啊,同樣16歲,卻已經在縣城那里闖出一番事業了,如今更是投資養起了雞鴨,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可不是嘛,我家那兔崽子,今年都已經17歲了,還不是整天游手好閑的,最近還老是往賭場那里跑,真是快把我氣死了!”
“一樣的,我家那位更慘,整天夜不歸宿的跟人瞎混,講也講不聽,打也打不怕,我看遲早有一天要出事!”
“唉,你們說,是不是咱們祖宗的風水出問題了?這么多年來,不說大學生了,咱們村連一個高中生都沒有,能讀完初中的都沒幾個,跟其它村相比真的差太多了!”
“這個問題我也跟人提過,可能還真是哪里的風水出問題了,要不然咱們村人數雖少,也不至于連個高中生都出不了!”
“也可能是村里的風氣問題,當父母的當兄長的都沒能帶好頭,后面的自然有樣學樣,所以讀書才沒一個成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