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有QQ這個龐然大物,輕易就能孵化出微信這個世界級APP,在移動支付領域也算得上是得天獨厚,這才有了跟支付寶抗衡的資本。
當然,柳氏集團也并非一無是處,至少有三大優勢。
一,是柳氏集團旗下的連鎖店數量足足有好幾萬家,這基數還是很不錯的,一旦涉足移動支付領域,這幾萬家連鎖店就是最給力的支持者。
二,老柳外賣APP上線,只要能夠順利的打開局面并形成規模,也可以給移動支付領域提供極大的幫助。
三,移動支付未來的發展軌跡沒人比柳下輝更懂。
憑借這三大優勢,柳下輝如果要搞移動支付,哪怕比不上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相信也能在移動支付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不過,對于移動支付領域的爭奪究竟有多慘烈,恐怕沒人比柳下輝更懂了。
這個領域的實力玩家有很多,有支付寶、微信、網易、京東、滴滴、美團、銀聯等等。
在這眾多玩家中,實力最強的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市場份額占比超過了90%,占據著絕對主導地位,而剩下的那些中小玩家則在不到10%的市場中,上演著殘酷的爭奪戰。
美團會在用戶支付中默認勾選美團支付,并通過優惠吸引用戶注冊使用;京東則在購物中提供白條等多種付款方式來吸引用戶,而滴滴等應用盡管擁有自己支付系統,但也基本處于“隱形”狀態……可以說,沒有一家能在移動支付市場份額中占比超過1%。
盡管這些都是擁有上億用戶的商業巨頭,也無法擺脫對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依賴。
原本,微信支付入局算是比較晚了,別說跟支付寶比,就連網易都比它早幾年入局。
可微信這個世界級APP實在太強了,仗著強社交屬性,背靠十億用戶,然后不惜代價的跟支付寶打響經典的“補貼大戰”,花費足足數十億來培養用戶習慣,才最終形成了跟支付寶兩強爭霸的格局。
正因為知道移動支付領域競爭太過激烈,所以柳下輝才猶豫著要不要入局。
現在入局的話,其實是個很好的時間點,因為移動支付真正爆發是在明年。
明年絕對是我國移動支付史上注定被銘記的一年,截止到2011年10月底,我國3G用戶總數已達1.1億戶,比去年同期增長7136萬戶,3G用戶滲透率達11.3%,我國移動電話用戶達9.64億戶,龐大的潛在客戶群謂手機支付帶來了巨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
而且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極具歷史意義的事件,這一年6月份,央行下發第一批27張第三方支付牌照,銀聯、支付寶、銀聯商務、財付通、快錢等獲得許可證。
這一階段,三大運營商也紛紛成立了移動支付公司。
移動于2011年7月成立移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聯通于2011年4月組建了聯通沃易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電信2012年3月成立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2011年12月三大運營商移動支付子公司同時獲得央行頒布的支付業務許可證。
也是在這一時間段,另一項改變移動支付的東西出現——二維碼。
支付寶推出的這個條碼付業務,標志著線下掃碼支付時代徹底開啟,移動支付領域也迎來了真正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