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大軍如同蝗蟲一般席卷了貴陽府鄉間,之后揚長而去絲毫沒有一絲愧意。
此番搶掠既補充了軍隊必須的糧草,又報復了洪承疇可謂是一舉兩得。
吳三桂心中別提有多爽了。
他已經下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拿下云南!
如今明軍主力盡出,云南就是個空殼子。此時不打,更待何時?
同樣的道路踏上第二次時心境已經大為不同,此刻的吳三桂完全是為了自己而戰!
云南窮是窮了一些,但好在山高皇帝遠啊。
打下云南后吳三桂便可以不鳥順治皇帝,聽封不聽調,豈不美哉。
至于明軍,吳三桂更不會忌憚。
明軍和清軍打的不可開交,怎么可能顧得上西南一隅的吳三桂?
事情有時候就是這么奇妙,想清楚了之后一切都簡單了。
吳三桂大軍的行進速度不算快也不算慢,因為要邊走邊搶補充軍需。
吳三桂不但搶沿途百姓,甚至連當地土司都不放過。
一些小土司麾下也就是千八百人,根本抵御不了吳三桂的兵鋒。
土司們雖然怨聲載道,但是并不敢真的和吳三桂拼命,只能捏著鼻子忍了。
放飛自我的吳三桂覺得這他娘的才是人生。
之前的幾十年他活得太憋屈了,這也得聽命,那也得遵旨。
活得那么累,有個甚的意思?
現在他只為自己而活!
他不僅要搶滿清的,還要搶殘明的。
他吳三桂兩頭通吃,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
...
昆明,黔國公沐天波憂心忡忡。
就在剛剛不久,前線的哨兵發來急報,吳三桂率領大軍犯邊,已經進入了云南境內。
邊地守軍抵擋不能節節敗退。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云南邊界的明軍數量還不到吳三桂大軍的零頭。
真要是死戰,那就是以卵擊石,飛蛾撲火。
將士們選擇撤退是正確的,無謂的犧牲對明軍防守云南并沒有什么作用。
在考慮了一番后沐天波選擇找來了慶陽王馮雙禮。
此人乃是陛下特地派駐到云南的一員猛將,也是沐天波最大的依靠。
能否守得住昆明,很大程度上就看馮雙禮的了。
“黔國公,依本王之見,吳賊此來是早有預謀。他算準了我軍主力進攻湖廣,趁著這個機會來撈油水。”
馮雙禮的判斷還是很準確的。吳三桂這個人最是陰險現實,沒有好處他是不會出手的。
在貴州養精蓄銳的這么久,終于讓他等到了機會。
以云南明軍現有的戰力,很難和吳三桂正面交鋒。
沐天波點了點頭道:“慶陽王說的不錯,如今我們該如何防御?”
“堅壁清野,死守昆明!”
馮雙禮毫不猶豫的說道。
昆明明軍現有精銳一萬五千人,加上輔兵也就是兩萬人。
即便動用青壯民兵也無法與吳三桂的兵力相比。
這個兵力肯定是不能再分散駐守了,死守昆明還有一線機會。
“這是這樣外圍的城池就都得放棄了啊。”
沐天波還是感到有些可惜。
他沐家世鎮云南,對云南的一城一池一草一木都是有感情的。
就這么從他手中丟了,實在是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