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年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占,東羅馬帝國宣告滅亡。當時的奧斯曼蘇丹下令改名君士坦丁堡為伊斯坦布爾,自此奧斯曼帝國遷都于此。
君士坦丁堡之戰直接影響了今后兩百余年的格局,自此之后奧斯曼帝國飛速發展,成為了一個橫跨歐亞非的超級大帝國。
許多小國對之聞風喪膽。
此前僧格也曾經聽說過伊斯坦布爾的繁華,但今日親眼所見著實被驚訝的掉了下巴。
這座城池就像是鑲嵌在博斯普魯斯上的一顆明珠那樣璀璨奪目,這座城池的建筑極具特色,彼此之間沿著地勢而建,高度不一錯落有致,從上方俯瞰就像是中原農耕文明的梯田一樣。
當然,最讓人震驚的還是托普卡帕宮。
自打穆罕默德二世時期開始修建,托普卡帕宮已經作為奧斯曼蘇丹的皇宮長達兩百余年。
和一般的皇宮都是位于內陸不同,托普卡帕宮就建在海岸線附近。
其矗立在金角灣上,俯瞰著馬爾馬拉海。
可以說托普卡帕宮就是伊斯坦布爾這座城池中位置最絕佳的所在。
僧格在表明來意后立即被責令把軍隊留在城外,只帶了十幾名親隨進入城中。
在抵達托普卡帕宮外時,這十幾名親隨也被勒令留在了宮外。
他要面見蘇丹穆罕默德四世,自然不能帶任何手下,甚至連全身都遭到了搜查,可謂是極為嚴格了。
不過僧格并沒有覺得遭到了侮辱,相反他感受到了復仇的可能。
如此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只要他們答應出兵,僧格就有信心重新殺回去擊敗明軍。
僧格整理了一番思緒,在衛兵的陪同下從崇敬門也就是中門進入了第二庭院。
他估計自己一輩子也忘記不了這座城墻上設有大炮的大門。其兩側是八角形的尖塔。
這座皇宮的每一個角落都有著明確的劃分,任何人都只能在其中一段行走。
就比如衛兵只能帶著僧格在外部區域行走,等到了內宮區域,就必須由宦官引領了。
任何人都在遵循著規矩行事,絕對不會踏錯一步。
僧格佝僂著背,十分仔細的踏著小碎步行走著。
他近乎屏住了呼吸,連大氣都不敢出,就是怕做了錯事受到責罵。
和奧斯曼帝國相比起來,準噶爾汗國實在是不值一提。
僧格不停的在心中告誡著自己,一定要把姿態盡可能的放低。
他現在不過是亡命天涯的一個流浪者,祈求偉大的蘇丹陛下能夠收留他。
不知行走了多久,衛兵停了下來。
僧格抬頭瞧去,見到一處漂亮精致的拱門。
他從外側幾乎看不到里面的景象,但猜測穿過這道拱門應該就是皇宮內宮區域了。
果然,這名帶他前行的衛兵上前和一名沒有胡須的中年男人交談了幾句,僧格心道這人應該就是宦官了。
等到他們交談完畢,那衛兵示意僧格上前,自己則轉身離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