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道。”
楊競道:“朕只是想親眼看著,那些叛賊是什么下場。”
大概在幾個月之前,武親王大軍攻破青州之后,武親王楊跡句就派人到幽州,給羅耿送上了一封親筆信,更為重要的是,還有一道大楚皇帝陛下的圣旨。
羅耿接到圣旨和武親王的親筆信后,糾結了很久很久。
皇帝的意思很明顯,只要他肯協助武親王將北境叛軍悉數剿滅,皇帝就會封他為幽州王,統管北境軍務。
而且這幽州王的封號,世襲罔替。
對于羅耿來說,這是一種莫大的誘惑,幾乎不能拒絕的誘惑......
羅耿為大楚鎮守北疆那么多年,卻不過是四品將軍,他心里的憋悶和怨恨有多強?
老皇帝在的時候,劉崇信一直都說羅耿必有反心,所以始終都壓著羅耿。
直到老皇帝死前不久,因為北境實在太亂,所以才給羅耿提為正三品大將軍。
可是羅耿真的就滿足嗎?
放眼這二十年來,能和他爭軍功更巨者,不過一個涼州澹臺器罷了。
新皇愿意封他為異姓王,這種榮耀,自大楚立國以來都不曾有過,一旦封王,羅耿將是大楚立國后的第一人。
而且皇帝陛下的態度,讓羅耿如何能不動心?老皇帝看不上他卻不得不用他,壓了他二十年,新皇才登基不久就要給他封王......
如此對比之下,兩位皇帝的態度也就再明顯不過了。
所以羅耿猶豫再三,最終還是決定聽從朝廷調遣,而為了穩妥,他連自己兒子都沒有告訴的很明確。
他擔心的是羅境年少誤事,萬一喝多了酒,就沒準把這件事泄露出去,曾凌是個老狐貍,羅耿不得不防。
促使羅耿下決心的,不僅僅是因為皇帝陛下的態度,還因為武親王楊跡句的接連大勝。
武親王拿下豫州再下青州,這兩地重歸朝廷,也讓羅耿看到了大楚中興的希望。
在做叛賊和做幽州王之間做選擇,他確實更愿意選擇后者。
所以羅耿配合武親王,開始在冀州布局。
為了不讓青州崔燕來和豫州劉里懷疑,他甚至還邀請這兩人來幽州議事,不只是這兩人,他連燕山營虞朝宗都邀請了。
誰來誰不來,他心中也早有判斷,因為誰都不會來,崔燕來和劉里,也不過是派了特使與他協商而已。
這一戰,是皇帝楊競下決心要收復北境的一戰,羅耿知道武親王必會全力以赴,他只是沒有想到,連皇帝楊競都來了。
夜空下。
楊競站在高坡處,看著遠方。
“王叔......朕一直都在想,為什么當年大楚立國之際,可橫掃天下,無人能敵?”
“朕想了很久很久終于想明白,太祖皇帝文治武功天下無雙自然是最重要的緣故,但還有一個緣故......太祖知道打江山的不易,所以也知守江山的艱難,可是后來,朕的列祖列宗,都忘了江山來之不易了,他們都是一出生就在等那個位子了,是等啊......”
楊競停頓了一下,看向武親王說道:“朕現在哪里是在守江山,朕是學著太祖皇帝,把這江山再打一遍......”
他重重的呼出一口濁氣。
“楊家幾百年前就能讓四方臣服,如今依然能,太祖那般艱辛的把江山打下來,幾百年后,卻被一個一個的蛀蟲分割竊據,朕,就再打回來......大楚千秋萬世,由太祖起,由朕續。”
武親王俯身一拜:“吾皇萬歲,萬萬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