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給李叱留下了三千最精銳的納蘭族勇士,他只希望,萬一被死死圍困的話,這三千精騎可以幫助李叱突圍成功。
與此同時,雍州軍大營。
斥候跑到大帳門口,俯身道:“寧軍已經分兵,所有的草原騎兵都已經向北開拔。”
聽到這句話,韓飛豹的眼睛都亮了。
“先生真神機妙算!”
韓飛豹此時對元楨佩服的五體投地,雖然在布局的時候,元楨人沒在中原,可卻在運籌帷幄之間,便把千里之外布置的妥妥當當。
元楨笑了笑道:“以萬備打敵人不備,若還不能把局面控制下來,那只能說布局之人實在是個庸才。”
他起身,在大帳里一邊走動一邊說道:“李叱沒有輸,也不是落了下風,而是他完全不知道敵人的底細。”
“他不知道,我可以調用鐵鶴部數十萬騎兵南下,甚至不知道我這樣一個人在韓將軍身邊。”
元楨回頭看向韓飛豹:“此時,絕佳之局已經形成,以四十萬兵力圍攻李叱四萬人,若將軍還不能打贏的話,那我只能是返回鐵鶴王庭去了,大概我也無顏面對我部族可汗。”
韓飛豹拍了拍胸脯說道:“先生放心,這種仗如果我還打不贏,別說先生看不起我,我自己也看不起我自己。”
元楨道:“將軍需謹記,這一仗看起來好打,但最大的難度在于必須快。”
韓飛豹道:“我明白,若被李叱拖上一個月,唐匹敵的援兵就能趕到。”
元楨道:“甚至沒有一個月,唐匹敵那般奇才,不可以常人心思去揣摩。”
他認真的對韓飛豹說道:“將軍只有十天時間,十天之內若不能將李叱的四萬人殺光,那么將軍就必須盡快按照計劃北上。”
“十天足夠了!”
韓飛豹一轉身,看向闊別列道:“你現在就帶本部人馬,即可回頭,不要直接去攻李叱,而是往西南方向走,把李叱退往荊州腹地的路斷掉。”
闊別列俯身:“屬下遵命。”
韓飛豹有看向手下另一名將軍李禁吩咐道:“你帶本部兵馬,沿河往西去,截斷李叱有可能渡河往北的路線。”
李禁抱拳:“屬下遵命。”
韓飛豹分派完之后,給他中軍下令,他自帶大軍返回去攻李叱。
三天后。
寧軍不得不往后退走,孛兒帖赤那帶騎兵離開之后,四萬人的隊伍,已經無力再和雍州軍決戰。
李叱的想法是往正南方向走,去找荊州節度使謝秀匯合。
荊州之內,兵力雖然也不多,可是幾萬人還能馬上調動起來。
再發動各地方州府郡縣,民勇和廂兵匯聚過來,也能形成戰力。
他已經派人趕往謝秀所在,傳令謝秀,帶荊州所有戰兵往北來與他匯合。
可是走了兩天之后就發現不對勁了,斥候探知消息,說從西邊發現了雍州軍的隊伍,兵力規模不小,已經斜著插過來,阻斷了寧軍往西南方向和唐匹敵大軍匯合的通道。
這支雍州軍,就是那支渡河北上的隊伍,這支隊伍不是要回雍州,也不是要去攻打豫州,就是等著李叱分走納蘭部族的騎兵后,從
(本章未完,請翻頁)
后邊圍堵李叱步兵。
高希寧站在李叱身邊,看到李叱此時眉頭緊鎖,她柔聲道:“前邊就是虎形山,大概有八十里左右,虎形山下有一個小縣城,是依托山勢而建,我們可以據守等援。”
李叱點了點頭:“與我所想一樣,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韓飛豹在正南方向也會分派兵力攔截......他這次出來,用兵顯然不同,那個姓元的謀士也不知道是何方神圣。”
對于前期預判來說,其實不是多精妙的推測,寧軍主力到達蜀州靠山關外,得知韓飛豹率軍北上,必然是李叱去追,而不是大將軍唐匹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