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將利用異形消化菌利用特定的小分子蛋白質,合成眼球各組織相同的物質對缺失的空間進行小范圍的填充。
例如晶狀體是由囊膜和晶狀體的纖維組成,玻璃體主要由膠原纖維及酸性粘多糖。
聯合菌落治療就像是一個個的溶解劑和粘合劑,不斷將病變的組織分解,再慢慢粘合。
其中異形消化菌價格發揮極大的作用,它能過將小分子物質合成為大分子混合物。
此外菌落的濃度和活性也非常重要,這需要實驗室反復試驗進行確認。
濃度剛好的菌落準確的落在相關的位置,能夠恰好腐蝕病變的組織,也能夠恰好合成新的組織。
在不斷的溶解和粘合過程中,病變的眼軸長度就會得到恢復。
這就是治療軸性近視或者遠視的原理,同樣也是治療眼球損傷造成視力障礙的原理。
通過重塑眼球,基本上就能夠讓患者獲得自己想要的視力。
因為視力系統的成像原理在視網膜之前都是的物理成像原理,這是可以通過治療手術調節的。
你想要C字視力表的2.0就能夠給你2.0,你想要E字視力表的5.3當然也能夠給你5.3。
同時,任務中技術說明的還有要求的,在眼球后部視網膜前部加入適量的視感蛋白,能夠讓視網膜更好的感光,顯示出物體的輪廓。
實驗室中發現,視感蛋白最厲害的地方是隨著濃度的不同,能夠感應的光頻率和波長并不僅限于可見光。
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見光譜沒有精確的范圍;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電磁波的頻率在380~750THz,光波域從400nm(紫光)到700nm(紅光)。
而紅外線的頻率為和波長并不在這個范圍內。
人類已有的視細胞并不能過感知紅外線,但是加入視感蛋白并且在濃度一定的情況下,是能夠感知不可見光的,包括紅外線!
當看莫璃的實驗室得出這個結論時,周蕭都忍不住罵了一聲,果然是視感蛋白而不是感光蛋白。
只要視感蛋白的濃度適合,你走夜路不開燈都都不用怕鬼了!
這個應用有多廣?
工業、民生、軍事等等周瀟不敢想!
此外,該技術的衍生應用是能夠生產和患者原來健康眼角膜一樣的新眼角膜,這個成本當然比通常意義的眼角膜移植技術更低。
一直眼角膜的價格在2到3萬之間,而且健康的眼角膜往往都是依靠將死之人的捐贈,數量非常稀少,基本都是有價無市。
那么通過該技術生產的人工眼角膜,不僅造價低,而且數量無限,周瀟覺得自己要發一大筆橫財!
莫璃說道:“要動用聯合實驗室了。”
聯合菌落治療視力的辦法,僅僅讓生命科學和醫學實驗室參與是絕對不夠的。
因為在治療之前需要對患者的眼球進行全面的建模,分析出眼球中每一個組織的厚度、面積等等具體數據,只有這樣才能夠精確的計算出在眼球的什么位置,使用多少劑量的聯合菌落等等信息。
此外,還需要該治療方法還需要極為精確的眼科手術儀器。
得于夏國眼科手術的高度發達,如此高精度的手術儀器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