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很多夏國人都懷疑《晨云報》是西方基金會埋伏在夏國的一根筆桿子,是間諜媒體。
當今社會是開放和包容的,《晨云報》在表面上也是遵紀守法,而且還時不時關注一下民生熱點,為底層的民眾發聲,所以說這么多年以來《晨云報》在媒體界混得風生水起,而且網絡一大票粉絲。
如此以來,《晨云報》那些陰陽怪氣的論調都會得到一部分網友甚至大V和明星的支持,只要有人批評他,就會被反駁為干涉言論自由。
這種敵人其實是最難對付的,它有它的兩面性,而且在你最脆弱的時候,能夠給你致命一擊。
答案已經出來了,今天頒獎儀式上發生的意外并不是任翔無意中的行為而是有預謀有目的。
僅僅是讓周瀟在全球的媒體上出丑?
還是讓起源集團以及夏國科技界在全球面前丟臉?
或者是僅僅為了發出一則吸引眼球的新聞,吸引更多的流量,讓報社獲得更大的利潤。
這個答案就不得而知。
不過僅僅花二十萬就能夠讓全球的人再一次嘲笑一下周瀟嘲笑一下夏國科技,這個成本是非常合算的。
而且作為第一時間將新聞發出來的媒體,《晨云報》這個報道的點擊和轉發量非常紅火,這條新聞為《晨云報》帶來的流量和利潤就遠遠不止二十萬,因此這一筆生意是穩賺不賠。
周瀟和王玉蘭此時都注意到一件同樣的事,起源集團在輿論界的聲音太過于弱小,僅僅是依靠幾個公眾號或者是幾個官方微博是遠遠不夠的。
當今的科研環境、營銷環境和十多年前已經大不相同。
十多年前,科研工作者只需要埋頭做事,認真科研,就算是認真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
但是在當今這個世界,你不僅要做,還得要說。
你自己如果不說,別人就會說別人的閑言碎語可不是那些一根筋的科研工作者能夠承受的。
夏國其實有很多優秀的科學家,也有很多優秀的科研項目,但是這些項目為什么在中途折戟了呢?
很大的原因,不是因為科學家們不想不愿意做這些科研,而是這些科研項目被那些僅僅知道一點消息就開始宣傳的網友和大V給噴死了。
什么是大V?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上的全知道,一半地下的全知道的,這就是大V。
大V時常認為自己的思想境界走在了大部分夏國人的前列,而且十分崇拜和向往西方的生活和制度。
他們在評判科研項目的時候,通常都會從人文關懷、自由民主等等這些看似光鮮亮麗角度出發,而不是從科研的實際應用性的角度去做出判斷。
這些人再往上一帶節奏,再讓網友們一起哄,就算是你的科研項目利國利民都會被他們給噴死。
周瀟這個時候對王玉蘭提道:“應該建立健全我們的媒體制度,我覺得有必要的時候可以成立我們自己的媒體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