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廠房的設計圖上,不僅有廠房的建設圖和結施圖,還有其他的造價指標。
不同的建設地點,其地理條件不一樣,設計的基礎方式和大小也不一樣。
所以即便兩座建筑的樣式基本相同,全世界也沒有兩個建筑是相同的。
小李笑著說道:“各位我已經將該廠房的詳細數據發到了,諸位的OA之中大家可以用自己的電腦登陸OA后詳細地查看。”
會議室的人員們趕緊將自己的電腦拿出來,登錄自己的OA系統下載,小李剛剛上傳的,關于工業廠房的一些數據。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小李發送的廠房數據和目前大家正在建設廠房的數據完全一致,甚至在局部的地方要比設計師設計得更加詳細更加合理。
陳總看到這一些數據之后,大腦有一些眩暈。
設計公司接到起源集團的廠房設計任務之后,非常地重視,派出了精英團隊,詳細地設計了差不多半個月才將設計圖的初稿拿出來,最后再結合設計現場的實際情況,又反復作了修改這前前后后,設計上所花的時間在一個半月左右。
花費的時間不可謂不多。
但是小李剛剛只花了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就完成了設計圖,陳總工現在有一些懷疑小李手上的這個設計圖,是不是盜用了他們設計公司的成果。
但是當陳總更詳細地看著基礎的設計,以及片筏基礎的配筋之后,他一下就明白過來,小李剛剛發出來的設計圖,并不是盜用了陳總工設計公司的設計成果,而是自己設計的,因為這幅設計圖上面對基礎的設計要比陳總公司所在的設計公司設計的基礎更加合理,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能夠最大限度的節約成本,并且降低了施工的難度。
這絕對是大師級別的手法。
陳總工,一下就想到,難道這一切都是通過流蘇三手機和十分智能的小媛完成的嗎?
不僅是陳總工有如此驚訝的表情,現場的施工和監理以及過戶人員,已表現得十分驚訝。
特別是過控人員,過控關注的是一個項目的造價成本,這看似簡單的用詞,其實背后是十分繁瑣的工作。
每次結算的時候,造價人員都會按照設計圖以及施工圖,還有現場的情況進行反復的核算。
特別是針對鋼筋這一塊,就算是借助了廣聯達或者是斯維爾等軟件,計算工程量也非常大,像四期五期這樣上萬平米的廠房,通常計算的時間在一個月左右。
就是因為計算工程量非常大,在行業中出現了專門的繪圖人員(包括結算造價復核繪制),價格在幾塊錢到十多塊錢每平方米不等。
而小李發出來的設計圖包含了全部的造價信息,這些信息要比BIM的信息更加精準,并且更加符合現場的情況。
不僅僅是設計圖,所有的造價信息,以及最后的造價費用都給了出來,這些信息也要比目前行業協會推廣的BIM更加精確。
陳總工立刻問道小李:“剛剛你是輸入了地質條件的一些參數嗎?”
小李很認真地回答道:“是的陳總工,我剛剛是輸入了地質條件。”
“我的天哪,有了這個東西不知道,咱們行業中多少人得失業。”
“這就是人工智能嗎?”
“我真的是大開眼界了!”
小李笑著向大家介紹源代碼集團開發的這款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