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那陶家惡婦,虞七心中暢快,隨意將銀錢埋了,然后看著食盒里的大魚,虞七心頭猶豫:“當初多虧了陶夫人的救命之恩,陶家雖是大戶人家,不見得看得起我的魚,但卻也是我的一份心意。”
自家的這個村子叫烏柳村,距離縣城并不遠,也就不過是二十里的路程。
陶家乃本地大戶人家,那陶家相公在城中做生意,開了一家好大的酒樓,陶夫人卻住在村中,開了一個紡織染坊。
整個村子怕不是有上萬口人家,其中三教九流混居,有城中混不下去,不得不搬來的。還有在城中買不起房的皂吏、商賈,俱都是混居其中,雜亂無比。
說是村子,卻也有窮有富,有高樓水榭,還有那茅草屋。
盜賊、混混數不盡數,流民俱都匯聚此地。
姐夫孫家有幾十畝良田,也算是殷實人家,再加上從城中拜了一位舉人為座師,在村中混的倒也不好不壞。
像是陶家,在縣城中也算富戶,再加上涉及酒樓、紡織等行業,在縣城中也是一方名流。
虞七赤著腳步,遙遙的便看到了村頭那株標志性的烏柳樹,據說這株烏柳樹已經飽經千年歲月,烏柳村的名字,便是由此而來。
柳樹足足有十丈高,軀干比那磨盤還要粗三分,就那般靜靜的立在村頭。
在烏柳樹下,黑壓壓的躺著一群人影,此時靜靜看著烏柳樹的樹干,默然不語,眸子里露出一抹麻木。
虞七沒有理會這群餓殍之民,只是靜靜的提著食盒,向村子里走去。
萬戶人家的村子絕對不小,虞七腳步很快,自村子的東頭,向西頭而去。
最東頭住著的,都是活不下去的貧民,在西頭住著的都是村中富貴人家。
路過處,俱都是面黃肌瘦,無精打采彎腰駝背,衣衫襤褸的百姓。
一間間茅草屋在其眼中劃過,伴隨著逐漸靠近村子的西頭,茅草屋逐漸消失,平民也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像模像樣的木頭屋子,就連路過的人,臉上也有了幾分油光,走起路來腳步生風,多了一股子生機。
待過了那木頭屋子所在的區間,便是青石壘砌起來的一道道高墻,高墻后是一個個富貴人家的樓閣。
一道道笑聲,自那高墻中傳出,令人心頭頗為意動。
陶府,虞七并不陌生,姐姐以前常來陶家做工,他也跟著來過。
高門大院,占地三畝,其內開染坊,工匠十幾人。
烏黑的大門前,守著兩個孔武有力的漢子,百無聊賴的站在門前曬太陽。
“小子,這里是陶府,不是你來玩的地方,趕緊走開!”見到虞七站在門前,其中一個漢子訓斥了一聲。
虞七聞言一笑,對著那大漢抱拳:“李大叔,你不認識我了,我是虞七啊!”
虞七如今唇紅齒白肌膚細膩,與當初面黃枯瘦骨瘦如柴是兩個樣子,若換了錦衣,只怕叫人還以為是誰家的王孫公子,難怪那漢子認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