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短短三年,儒家的造紙作坊,已經有了一番氣象。
這一座造紙作坊,足夠大商九州取用。
而且造紙的并非人類,而是孔丘不知自何處找來的山間精靈,一個個不知疲倦的不斷造紙。
稷下學宮造好了,天下間無數士子匯聚于稷下學宮,孔丘已經入住稷下學宮。
三年時間,虞七煉成了靈物變,在大量純陽之氣、先天靈氣的洗煉下,他終于恢復了弱冠年齡的容顏,將那正太面孔給換了去。
在這個道法顯圣、神靈做主的時代,不過短短三個月,稷下學宮便已經建好,然后天下間五湖四海的讀書人,盡數匯聚于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很大,足足有方圓數十里,其內廊坊蔓延,各抱地勢,勾心斗角,一座座涼亭、石碑上,雕刻著一篇篇儒家的文章。
凡是天下間寒門學子,只要入稷下學宮讀書,都可免費吃喝,只要在稷下學宮苦苦鉆研學問便可。
稷下學宮,匯聚了儒門三萬學子,還有那無數被孔丘收取而來的流浪孩童,擇取資質出眾者,收入稷下學宮。
整個稷下學宮,遙遙望去浩然正氣沖霄而起,上插九霄,下鎮黃泉。方圓數百里盡數為浩然正氣籠罩,那山間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沙一粒,俱都被浩然正氣洗練,沾染了浩然的氣機。
方圓百里,不容道法!舍我浩然,不二法門。
讀書聲郎朗入耳,有孩童整齊劃一的讀書聲,還有無數儒生匯聚一處,爭論大道切磋儒家經典。
而這一切,都是全靠那無數的黃白之物。
一車車白紙,就像是螞蟻搬,絡繹不絕的運送入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內有寒門士子專門將白紙裁剪成冊,然后裝訂好。在運送下去,又有寒門士子在那白冊上抄錄書籍,待到抄錄好后,堆積在一處,在用馬車運走,販賣于九州各地。
這是一條產業鏈!
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孔圣人手段不錯,我那日不過是和他說了句以以工代賑,他竟然想出這個方法!也算是給在稷下學宮的寒門學子一個體面!”虞七知道,儒家的真正根基,還要全都在這寒門士子、還有那數萬孩童的身上。
孔丘身為圣人,親自為那孩童啟蒙,傳授文字。
寒門士子手抄書卷,不但能鍛煉筆力,還能溫故而知新,在抄錄過程中有所收獲。然后抄錄完的書冊,還能運送出去賣錢。
不管在那個世界,知識都是無價的。
盡管白紙的出現,大大降低了學習文字的代價,但一本書籍依舊是數兩銀子,對于很多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不過虞七相信,這個世界的書籍,終有一日會飽和,到那時書籍價錢自然會回落。
這是市場規律!
稷下學宮三個月修成,當然不會太過于奢華。相反,十分簡陋,僅僅能遮蔽風雨。
書院門前有禁軍把守,這里有大商朝的未來,沒有人會大意。
虞七一襲黑色麻衣,頭上烏黑發絲被玉冠束縛,**著腳掌走在山林間,不染絲毫塵埃。
尤其是一雙眸子,黑白分明純凈的就像是嬰孩,沒有絲毫雜質。
“稷下學宮!”
古樸的大門三丈高,兩邊立著牌坊。
門前是大理石臺階,有禁軍把守,一絲不茍的站在大門前,給了人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