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神山!
何謂葬神?
昔日炎帝、黃帝兩大天帝帝隱,四海八荒烽火再起,大戰連天。
炎神族祝融出南荒,首戰西荒金神族,兵臨葬神山下。
當時的葬神山,還不是這個名字,而是叫做柜山。
山海經·南山經云:南次二山之首曰柜山,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貍力,見則其縣多土功。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鳥,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
此山原為南荒山系第二高的山,山中資源豐富,珍貴的礦藏靈草妖獸眾多,乃南荒數一數二的寶地。
因此雖在南荒境內,但卻一直為金神族所覬覦。
為爭天帝之位,昔日春秋鼎盛的炎神族大軍壓境。
未免南荒與西荒大地生靈涂炭、山河破碎,炎帝祝融與金神族上一代白帝便約定各領百名天神、神王于柜山縱天一戰。
此戰,打得天崩地裂,日月無光。
祝融修為通天,一人獨戰金神族白帝、圣女、大神將三大極境神王,以不變應萬變,神姿蓋世。
不但絲毫無懼,反而腳下一步未動,鎮壓金神族三大神王。
白帝心服口服,金神族主動將邊境線后撤萬里,立下誓約,愿奉祝融為山海共主。
雖然金神族白帝、圣女、大神將三人都于那一戰全身而退,但兩族真神戰死者加起來多達數十,連神王都隕落了三尊。
故而才有了“葬神山”這個名字。
如今的葬神山,由于曾有神靈隕落,并且地底深處獻祭埋葬了諸多神尸,所以環境變得異常險惡,遠非神戰之前那樣祥和安寧。
不過山中蘊藏的資源卻有增無減,因為神尸改變周圍環境的同時,也會催生出各種奇珍異物。
另外,自祝融隕落之后一切物是人非。
金神族無須再遵循當年的誓言,不但將后撤的邊境線恢復,更是趁著炎神族內亂虛弱之際咄咄逼人。
雖沒有大張旗鼓入侵南荒,卻不斷在邊境蠶食挑釁。
如此一來,葬神山這座靠近邊境的關山,戰略地位愈發重要起來。
葬神山共由三座主峰組成,名為葬尸、葬兵、葬血,分別葬下了當年驚天一戰中戰死神靈的神尸、神兵和神血。
至于為什么兩族戰死的天神沒有被送回各自的部族領地安葬,而是葬在此山,一直是一個迷。
照理來說,神明戰死,理當魂歸故里。
然而,最終的結果卻是全都葬在了葬神山,而且尸體、神血、神兵分開埋葬。
時間過去這么久,其中的原因,更不為人所知。
或許,只有帝君或神國巨頭這種級別的存在,才知道一切的真相。
葬神山以西不到百里之處,有一座炎神族的雄城,名為陽燼城,乃是南荒與西荒邊境上的一線重鎮,直面金神族兵鋒。
而葬神山,則是陽燼城的大后方,山上建有堡壘數十座。
每一座皆由從南荒其它地方流放而來的罪族所修筑!
這些罪族,都是犯下大罪之后,舉族被流放于此地淪為戰奴。
其中既有炎帝一脈這樣的炎神族部族,也有因挑戰炎神族被擊敗鎮壓的其他種族,例如羽民族、厭火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