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值得一提的是,皇家卡特洪不出意外的又輸球了,他們2:4輸給了塞維利亞航海家。
依然還沒有從“0:9后遺癥”中走出來。
胡萊和張清歡是在比賽之后的第二天,乘坐飛機回到中國的。其他在歐洲留洋的國腳們,也陸續回國參賽。
和之前幾次國家隊比賽不同,這次迪隆沒有選擇繼續在歐洲進行拉練。主要是因為這是兩場“中華杯”的比賽。
既然是“中華杯”,那么在歐洲踢成何體統
所以這次只有辛苦辛苦球員們,讓他們遠渡重洋,返回國內參加比賽。
和中國隊一同參加本屆“中華杯”的另外三支球隊分別是克羅地亞、塞內加爾和委內瑞拉。
中國足協本來想找本屆世界杯的東道主葡萄牙來參加“中華杯”的,因為葡萄牙和意大利、西班牙都是歐洲拉丁派足球國家,從備戰方面來講,找風格類似的球隊熱身也是常規操作。
但葡萄牙方面沒有答應。
一方面他們在世界杯分組中又沒有和亞洲球隊分在一組,并沒有很迫切的需要找亞洲球隊熱身的需求。
另外一方面葡萄牙并不缺乏熱身對手,他們完全沒必要飛赴萬里之遙的中國踢兩場熱身賽。
不過中國隊很幸運地在世界杯分組抽簽結果出來之前,和西班牙約戰了一場。于是他們擁有了距離世界杯最近的一次和西班牙的交鋒體驗。
這對中國隊的世界杯備戰還是大有幫助的。
“中華杯”是世界杯前最后兩場正式比賽,卻并不代表是世界杯前的最后熱身賽機會。
等到賽季結束,國家隊集合之后,也還是會安排一些熱身比賽的。
不過“中華杯”確實是賽季結束前最后一次國家隊比賽日,會給人一種進入世界杯備戰最后沖刺的感覺。
畢竟打完“中華杯”,大家再想要看到國家
隊比賽,就只有等歐洲聯賽全部結束了。而那個時候距離世界杯開始可能連一個月都不到了。
這屆“中華杯”既是中國隊備戰世界杯的關鍵一環,同時也是中國球迷們在世界杯前最后一次主場觀戰的機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算是“踐行”之戰。
所以中國球迷們都希望中國隊能夠在這屆“中華杯”中取得好成績,既是一種好兆頭,也能夠增強球隊和球迷們的信心。
也因此,在找葡萄牙參加“中華杯”未果之后,中國足協調整了思路,他們找了一些有一定實力,但又不是很強的球隊。
這樣既能起到鍛煉隊伍的目的,同時努努力也能沖擊冠軍。可謂一舉雙得。
當然你要說足球是圓的,中國隊未必就肯定可以獲得冠軍,這也對。
但最起碼這樣的對手選擇,總比選擇法國、阿根廷、巴西等對手來參加“中華杯”,中國隊奪冠的概率要更大吧
從參加“中華杯”的中國隊球員大名單中,也能看得出來這個意思。
豪爾赫迪隆這次沒有再大規模考察球員,而是選擇了最穩妥的陣容,幾乎全都沒有出乎大家意料。
有中國媒體甚至認為在這份名單中的絕大部分球員,都應該會最終出現在中國隊參加世界杯的二十三人大名單中。
作為世界杯開始前,最有實戰意義的賽事,“中華杯”可不僅僅只是兩場熱身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