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比賽上半場,隨著胡萊被對手遏制住,閃星的進攻遇到了困難,打的并不好。
下半場趙康明調整了戰術,不再把胡萊當做主攻手之后,反而利用他的跑位來攪亂對方防線,為隊友創造進攻機會。
一下子就把局面給打活了。
秦林和墨菲也因此各入一球,幫助球隊取勝。
按理說,球隊都贏了,而且調整之后的戰術也起到了作用,就不存在什么問題。
但趙康明不這么看。
“很顯然,隨著比賽越來越多,我們中前場的運作方式,尤其是秦林和胡萊之間的連線已經開始被對手研究了。”他說道。
很多人都覺得閃星改善進球荒的主要原因是胡萊的加盟。
其實教練組內部很清楚,胡萊當然是一個主要原因,但同時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不容忽視,那就是和胡萊一起加盟的秦林。
這位看起來似乎是中超俱樂部不要的三十八歲老將,在中甲聯賽卻依然生龍活虎的,本身的水平打中甲一點問題都沒有。
作為統治中國國家隊中場長達十幾年的中場核心,秦林對閃星的中場來說,簡直就是一把屠龍刀。
他和胡萊之間能夠迅速建立起默契,才是閃星可以不斷取得進球的關鍵。
畢竟胡萊這種類型的前鋒,是很需要隊友給他傳球的。否則他跑到位置了,隊友卻沒能看到,沒把足球傳給他,他這個精彩的跑位就等于零。
經過這一個多月的訓練和觀察,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閃星隊內唯一可以和胡萊配合默契的中場球員,就只有秦林了。
連沃特斯都只是偶爾可以做到。
但問題也出在秦林身上。
因為秦林的能力突出,所以閃星有些過于依賴秦林在中場的進攻組織,尤其是依賴秦林和胡萊之間的連線。
胡萊是一個出色的接球手,但秦林并不算一個特別出色的能夠送出致命一傳的傳球手。
他是中場指揮官沒錯,可他更擅長控制節奏,攻防調度,而不是在對方禁區前沿送出手術刀一樣的妙傳——他也能做這種事情,只是做不到特別頂尖而已,和他更擅長的調度工作比起來,就要差一些了。
無論是在中國國家隊,還是在嶺南華南虎,他踢得最多,發揮最好的位置便是在更靠后的后腰上。
閃星是沒辦法,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才只能讓秦林客串這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