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個時空,都有一個詞,叫做“恐韓癥”。
這個詞在兩個時空的意思都一樣,是指從國足重返亞足聯,加入國際足聯大家庭之后,在正式比賽中遇到韓國隊,竟然一直逢韓不勝。
只不過兩個時空的具體時間有些不一樣。
在胡萊所熟悉的那個時空,恐韓癥起于1978年曼谷亞運會預選賽,在2010年的東亞杯中被高洪波率領的那支中國隊終結,當時中國隊3:0擊敗了沒有派出最強陣容的韓國隊。
雖然之后在正式比賽中對韓國隊依然是輸多勝少,但好歹沒有出現過長達三十二年里一場都不勝的尷尬紀錄了——在2018年世界杯預選賽十二強賽中,中韓關系最緊張的時候,中國隊好歹還是在主場1:0戰勝了韓國隊的,這次沒給國家丟臉,沒有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而在胡萊如今所在的時空里,就很尷尬了。
從1982年亞運會半決賽第一次輸給韓國隊開始,一直到2023年,長達四十一年的時間里,中國隊從未在正式的國際A級比賽中贏過韓國隊。
簡直悲劇到家了。
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說“恐韓癥”僅指男足,女足可沒有“恐韓癥”,所以其實是不能說中國足球有“恐韓癥”,只能說中國男子足球隊有“恐韓癥”。
換到女隊身上,正常交鋒,雙方互有勝負。進行歷史數據統計會發現,別說四十一年不勝韓國了,中國女足甚至都沒有超過連續五次不勝韓國隊——她們對韓國隊的連續不勝記錄只有四場。
倒是韓國女足對中國女足有高達十二場的連續不勝記錄。
如果一定要說有什么癥的話,恐怕也是韓國女足曾經患過“恐中癥”。
如今的這屆東亞杯揭幕戰就可以很好地說明在女足姑娘身上,她們不知道什么是“恐韓”。
李青青為中國隊在比賽開始二十八分鐘就首開紀錄之后,中國隊士氣大漲,她們在下半場再入一球,取得了2:0的領先。
隨后閆恩才開始換人調整,鍛煉隊伍。
李青青也在第七十八分鐘的時候被換下。
當她下場的時候,國奧隊的球員們紛紛起立為她鼓掌歡呼。
這次胡萊也從座位上站起身來,總算沒讓電視機前的他爸爸又找到什么理由。
李青青下場之后,電視轉播都還給了她特寫鏡頭,鏡頭中的她接過助理教練遞來的毛巾,擦著自己臉上的汗珠,一張臉紅彤彤的,讓她英氣的線條都變得柔軟了,平添嫵媚。
“李青青在之前接受采訪的時候,說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夠代表中國隊贏得世界杯,而今天她的表現為她這番話做了最好的注腳——一個進球,一次助攻,這樣的表現完全配得上那個偉大的目標!”
央視體育頻道的解說員對李青青的表現交口稱贊。
這讓電視機前的謝蘭也很開心。
胡立新見她那樣子,便說道:“你別高興得太早了,到時候不是的話,會非常失望的!”
“不會,就是她了!”謝蘭斬釘截鐵。
胡立新真是無語:“就算她是那個教練女人,那也是人家的女兒,跟你有啥關系?你就這么覺得胡萊和她關系不一般?”
“當然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