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鄰夫人聽說沈家的安排后,她越想越覺得有趣起來,說:“我也挑那個時候出門,我年紀這般大了,我也只是去欣賞制作精良的燈籠。”
右鄰夫人沒有問喬云然大致出行的時間,反正她是不會湊沈家這個熱鬧,她只想著這一年里面,總算是有一樁可以盼望的事情。
喬云然瞧著右鄰夫人面上的喜色,再想一想她近來說的話,她已經不太喜歡提及自家的庶子女,如今喜歡說一些街上的趣人趣事。
喬云然聽她說過一兩樁趣事,也覺得有幾分野趣,便說給沈洛辰聽,結果沈洛辰聽了后嘆息道:“你們聽的都是誤傳了的消息,那人和那事沒有那么的簡單歡喜。”
沈洛辰提了一樁人和事情,事情其實非常的簡單,商人元配妻子早逝,只留下一個嬌兒,為了照顧年紀嬌兒,男人只能夠再娶一房賢良妻室。
這些年,商人為了生計奔波在外面,每一次回來只瞧得見賢良的妻子,還有一年比一年懦弱的長子,時間長了,續弦也為商人添了聰明伶俐的三子一女,他越發的厭了不爭氣的長子。
當父親都不重視長子了,那個長子在家里面落魄得還不如下人,幸好商人一直要求家中的兒子們要讀書,那位長子一直在學堂里讀書,學業一直不如弟弟們好。
商人已經原本發話長子有了秀才的功名后,就跟著他一起打理生意事情,續弦當時聽話后,也不曾提出反對的意思。
只是在長子有了秀才功名后,續弦私下里面勸商人,既然長子有心繼續讀書,就由著他去吧,免得外人誤以為這位后母擋了前妻之。
商人想起長子的笨拙,又想起余下三子的聰明伶俐,再見到續弦眼里面的委屈神情,他也不想在這方面培養長子了。
商人和續弦商量著長子的親事,續弦在這方面是沒有為難長子,但是商人最后給長子娶的也是學堂夫子的女兒為妻。
長子對這門親事從頭到尾都不曾反對過,成親后,小夫妻相處和順。
但是續弦已經容不下他們夫妻,便和商人又商量說,商人長期在外奔波,長子年紀大了,他們母子的身份也不適合住在一處了。
商人原本就有意在長子成親后,把他母親的嫁妝交給他,再給他分一些田地,然后由著他們一家人出去另過日子。
商人的長子對商人的把他這一房分出去的事情,也沒有任何的意見,而且在家中族老來的時候,也提了商人的不容易。
商人長子分了出去后,如同開卦的人生,這一路上就不曾受到什么波折,在學業方面,也是一路高歌向前行,他參加了鄉試,名次相當的不錯。
他在前往京城參加會試的時候,他們夫妻主動來拜別商人夫妻,只是商人出行在外,他的后母也沒有心思見他們夫妻。
商人的妻子認定了繼子會一直慫到底,特別是在學業方面,繼子不如她親生的兒子。她認定長子只是一時的考運好,在長子夫妻上門告別的時候,她沒有見人,也沒有任何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