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首坐著一個六十多歲的老者,穿著嶄新的綢緞料子做的新衣,面容端莊厚道,臉色不怒自威,看著屋里坐滿的長老們有不同意的,有同意的各抒己見,老者點了點頭不緊不慢的開口;
“不再多說,此人的德行大家也都討論過了,單從品性上看幾乎都沒有二話,不過就是覺得他年齡太小了,怕不能服眾,也罷不再多說此事。
就按照族長交代下來的方法進行,咱們二十四人都來投票決定去留,若是認同的大過反對的,就留下做長老,叫他過來和咱們一樣開始上任當差。
若是不認同的大過了認同的數目,那就暫時放下,進行下一個人名的審查,若是兩邊相同的數目,老夫就去府里拜見族長,麻煩族長一趟幫做個最后的決定出來,畢竟這是給咱們鄒家大姓選擇出來的長老,不是找個跑腿兒的,買肉的,還是謹慎一些為好。”
這相貌端正不怒自威的老人就是鄒淑儀的阿耶鄒老夫子了,此人思路十分清楚,一肚子學問,曾經做過大門戶里私塾的的教授先生,
人品上等,德行端正,處事公道,被李氏二房的族長點名做了這新開的鄒家大姓的一家之長,也是這些難民流民派的眼里眾望所歸的人物。
鄒大家長一開口就把事情拍板決定了下來,眾人紛紛開始舉手表決,從一開始就被選擇了作為記錄鄒家姓里事務的兩個鄒老夫子的侄子,端坐在正堂兩邊,拿著毛筆剛把大家長發言的那些話記錄進鄒姓事記里,正準備記錄長老們的意見,誰是認同的誰是不認同的。
李鈺擺了擺手,不想打斷這會兒里面的事情,幾個人就站在人群外頭聽著熱鬧,人群也是非常專注的看著正堂里頭,好多人都在查數。
兩個記錄的中年男人寫好了名字之后點了點頭,長老們看著記錄的已經寫完了,這才放下自己舉了好一會兒開始發困的,干巴巴的老樹皮骨頭爪子。
“啟稟叔父,數好了,認同的數目加上您,一共十六位丈人,大家長一人,長老十五人,未舉手表示的八人,皆是咱們鄒家姓里的長老,稟報完畢請大家長定奪。”
鄒老夫子點了點頭;
“嗯知道了,立刻派人去通知這一家,下午和其他六人一同過來辦差,莫要耽誤了咱們鄒家姓里的事情,更不能耽誤了族長的大事。”
旁邊鄒淑儀的親弟弟立馬答應一聲;
“是阿耶,兒一會兒就出去安排人手,通知齊長老下午過來。”
鄒老夫子拿起手中的本冊念了起來;
“下一個,后頭小王莊周家的周老大,大家有知道底子的都來說說吧。”
鄒老夫子這話一說完,立馬就有一位長老最先開口說話;
“啟稟大家長,這一位不行的,此人與我同住一個莊子,我也見過他出面解決兩家門戶的糾紛,處置起來性格偏激,有點左,總是以他自己的想法來做處事的標準,失了公道之心,恐怕不合適長老的位置的。”
“不錯,我的兒女親家也住在后頭的莊子里,我也曾經聽說過一些,可以證明王長老的話沒有亂說。”
鄒老夫子不等其他人發言直接就拿起毛筆在本冊上勾了一下,又寫了一些小字標注……
不用說了大家長都這個動作了,這個人鐵定是沒有任何希望來競爭長老了,就是不知道這人聽說了自己和長老之位曾經擦肩而過會不會氣個半死?
李鈺非常滿意,老樣子今天就能把鄒姓的長老人數湊齊整的,能看得出來這群人非常認真,做的很好很標準,都是模仿家生子十九大姓的規矩來的,又加入了李鈺的指導思想,在這大唐世界里頭頗為先進潮流。
李鈺默不作聲的拉著鄒淑儀退出了人群,退出了干凈整潔的小院子,鄒淑儀輕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