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不群記在心里,在了解了所有事務之后,自會給以相應的賞賜。
林易華之后,張易恩進來匯報。
“掌教,如今太華正式弟子三千三百八十六人,雜役一萬八千余人。”
“晉入化氣期的正式弟子,共計八百零七人,其他均在煉精六品以上,晉入煉精一品的,數量已在千人以上。”
“其中太清宮所屬,正式弟子兩千零四十二人,雜役六千余人。”
“太華殿所屬,正式弟子一千三百四十四人,雜役一萬兩千余人。”
“自朝陽峰以下,三十六峰齊備,各峰人數多寡不一,但均能鎮守一方,護住周遭千里之地。”
……
趙不爭向岳不群簡要述說了太華教功法傳授和新增的情況。
薛易樂匯報了太華教的戒律頒布和執行情況。
楊易健匯報了劍氣沖霄堂的人員構成,訓練,任務執行情況。
……
兩天時間,太清宮和太華殿的二級閣院負責人,都在致虛觀走了一趟,把自己所負責的事務向掌教概述了一遍。
岳不群也放下了心來。
他不是擔心太華教內部有什么野心份子,篡奪權位什么的,他是怕太華教沒有他的監督,走上彎路邪路。
但現在看來,他制定的大略方針,還在指導太華教前進。
眾人做出些新的舉措,也在拾遺補缺,使太華教上下的管理更加完善,民眾的生活水平,在一步步提高,整個教派的實力,也在穩步強大。
岳不群把這些弟子做過的事記在心里,后面再與太清宮的評議、太華殿的考評相對應,基本就能確定他們的功績等級,可以按貢獻發下獎賞。
岳不群在致虛觀忙碌,太華教三千多正式弟子不斷匯聚,在太華山外的太華學宮報到。
張易恩給每個正式弟子都編了號,發下一個小號牌。
林易華則組織人手,編制了三千三百八十六個蒲團,并寫上對應的弟子編號,擺在太華峰腳下的林蔭道上,上山的路上,山頂上。
當夜,所有太華教的雜役都離開了太華山五峰之間,三千多正式弟子靜悄悄進了太華峰腳下,按著自己的編號,盤腿坐好,靜待天明。
剛進門的弟子,在林蔭大道中;資深弟子則靠近山腳;各峰各閣的主事、執事,排到了上山路上;各閣閣主各峰峰正,分布在太清宮周圍。
林易華張易恩等人,則在致虛觀周圍里有個位置。
風清揚帶著一眾不字輩坐在山頂上。
東方既白,六千多雙眼睛看向太華峰頂。
眼里都露出熱切之色!
掌教早已晉入練氣之境,如今閉關四年,所悟之道,必定非同小可。
否則,也不會大張旗鼓,讓一眾正式弟子,放下手頭事務,全部趕回太華。
這是莫大的機緣!
能成為太華教正式弟子的,沒有一個是笨蛋,這樣的基本道理,都是明白的。
大日跳出云海,其道大光。
岳不群的身形出現在太華峰的上方,盤坐在虛空之中。
“道,可道!”
岳不群開口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道德經名言。
“宇宙天地,世界萬物,皆有其道,皆可言。”
“我等先輩,觀鷹擊蛇纏,虎撲鶴舞,學到搏擊之道。”
“看風起云涌,山川走勢,琢磨出煉體煉氣之道。”
“但這只是其形,為外道。”
“今日我所講,為萬物之神,自然之韻,天籟之律……”
“以補全太華之道,使之形神兼備、內外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