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可能,不,應該說是一定的,”田夜點點頭,“丁次不就拿到了,就在我們班里,中午時想吃熱米飯的,也不止丁次一個,不過他媽媽是第一個來找咱們家的而已。”他沒有說出來的是,除了實用性之外,新鮮事物還很容易成為攀比的目標,無論是孩子,還是身后的家族。
“那,那你就再做幾個不就好了,要是真有人找上來,我可以交給她們。”媽媽顯得不太在意,或許,覺得再有田夜同學的媽媽來,也不是壞事,忍校里的學生絕大多數可都是忍者家族的孩子,或許,到時候來家里的就是忍者也不一定。
“再做幾個,”因為田夜現在身體太小,力氣不夠,所以在制作便當盒過程中給他幫了不少忙的爸爸倒是更清楚情況,正是如此,他剛剛才一直沉默著,“這個新便當盒比田夜自己用的那個要復雜的多,做起來又費功夫,又費材料,要說的話,應該比丁次媽媽那幾個團子貴的多吧!”
“啊?”媽媽吃了一驚,“怎么會這樣?”只是不知道是因為便當盒太貴,還是因為這次交換自己家吃虧了。
“而且,這個便當盒熱飯,是需要換墊片的,”田夜繼續補充道,“每次都要換一塊。”
“那你就把制作方法都教給你的同學們,讓他們家里自己做,不就好了?”媽媽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這當然也是一種辦法,或者說是一個能夠解決大多數問題的辦法,如果是最開始的那個便當盒,或許他就如此辦理了,像送丁次那個一樣,但經過如此一番費心費力之后,再說要把最后的成果拱手送人,田夜覺得不太甘心了,努力誘導著,“你看丁次媽媽,至少她來的時候帶了團子,那次川間吃的可開心呢,送給她的話,應該還會有點心吃吧。”
“送給丁次媽媽,”爸爸慢慢的說道,顯然在考慮著什么,“田夜,你們班,不,你們學校真的沒有你這樣的便當盒嗎?”
“當然了。”田夜非常肯定。
“按照你說的,班上還有其他同學也會想要這種便當盒,是嗎?”爸爸繼續問。
“嗯,”田夜點點頭,“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人找我交換飯菜了,肯定是想吃熱米飯。”
“要是這樣的話,”爸爸看向田夜,“那我們為什么不自己做呢?”
“因為做起來很麻煩的,”對于爸爸的反應,田夜已經有所預料,其實一開始他也想過,但稍加思考,就知道這并不可行,“只靠我們自己做的話,每天大概只能做出一個,那樣的話,要賣多少錢一個才行呢?”
“多少錢?哦,”對于最終的價格,爸爸顯然沒想過,“按照材料費加一半,應該可以了吧。”而事實上,這是人力成本價格的問題,先前田夜制作便當盒,是用的業余時間,而且他也沒有工作,所以時間成本幾乎為零;但對大人來說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工作時間是有價格的,必須計入成本之中,簡單來說,按照預計每天一個的產量,那價格就至少要等于材料費和與現在工作相同的工資,否則的話,田夜家不僅不會有收益,收入還要下降……
不過田夜其實并不想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另外,便當盒賣出去的多了,所需要的墊片也會增加,制作墊片也是需要材料和時間的,光靠我們的話,可能要不了多久,連墊片都做不過來。”
生產效率與產量,制約手工作坊發展的最大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