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舉,自然正中道祖鴻鈞的下懷。已經開始合道的鴻鈞道祖,自然希望洪荒天地變得更加圓滿。開辟三界,讓天庭統領三界,就是鴻鈞道祖早就定下的計劃,也是天道大勢發展的必然結果。
此時,大商王朝已經建立,命運的齒輪已經轉到,已經到了最好的時機。道祖鴻鈞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將自己座下六圣全部招來,商量天庭之事。
眼見六圣對天庭之事無動于衷,道祖鴻鈞直接拿出封神榜,將封神一事道出。六圣雖然詫異,但卻還未意識到,封神榜之事到底意味著什么。
六圣自然不甘心自己的弟子上封神榜,開始互相推諉。老子與女媧并未有多少弟子,自然不參與封神之事。西方二圣言說自己西方困苦,根本沒有多少有本事的弟子,這封神一事,就逐漸落到元始天尊與通天教主身上。
不管是闡教,還是截教,都是龐然大物。闡教十二金仙名聲響亮,截教萬仙來朝,威勢一時無兩。但不管是元始天尊,還是通天教主,都是寸步不讓,這第一次相商封神事宜,就以不歡而散而告終。
當六圣走出紫霄宮,開始演算天機,推演封神之事時。這才發現,天機不知何時已經變得模糊不清,縱然以圣人之能,也難以推演清楚封神之事。
這種事情,六圣并不是第一次遇到。在上古巫妖大戰之時,天機也是這般。六圣這才意識到,封神之事,并非小事,而是一場天地量劫,非同小可。
無論是龍、鳳、麒麟三族大戰,還是巫妖大戰,都是量劫。這兩次量劫之中,無數強者隕落,就連那不可一世的祖巫與妖皇都隕落了,可見量劫的恐怖。
封神之事,將是新的一次量劫,注定要有無數強者隕落。但縱然是圣人,依然遵循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法則。六圣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弟子死傷慘重,于是封神之事一下子就陷入了僵局之中。
這也是天道大勢,若是六圣乖乖簽訂封神榜,以自己的弟子補全天庭眾神之位,封神大劫自然不會變成將來那番模樣。但既然是量劫,不狠狠死上一大批強者,都對不起“量劫”二字。
封神大劫也是如此,最終上了封神榜的人數量有限,但是封神大劫之中死的,卻遠遠不止這些人。最后連圣人大戰都出來了,由此可見,量劫的恐怖。
在天機被蒙蔽的時候,陸羿自然也有反應。事實上,在大商王朝建立的那一刻開始,陸羿就已經知道,封神大劫已經正式開始。從這一刻起,量劫的氣息將真正降臨世間。
大劫一起,將身不由己。縱然是圣人,看似超脫一切,但身在劫中,也是難以自拔。若非如此,通天教主也不會親自下場,擺下那誅仙劍陣,引來四圣圍攻。
圣人都如此,其他的人更加的身不由己。縱然閉關不出,劫氣降臨之時,依然要身死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