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面的對手,為什么能在轉眼之間就戰斗力暴增呢,袁特派員認為,只有武器的更新換代,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袁特派員對靖衛團的駱團總,以及他身后的駱家,興趣愈來愈濃厚了。
眼見距村西的黃土大路,還剩下六七百米,糾云寨的人馬仍然毫無察覺,連車馬行進的速度,都沒有絲毫變化。
眼見就要偷襲成功,袁特派員大喜,立即命令屬下加快速度。
可就在這當兒,忽然間那大路上煙塵騰起,從村子里馳出一隊騎兵來,徑向村西一個孤零零的馬鞍形山丘奔去。
袁洋的眼珠子都要掉落在地了:好家伙,連騎兵都鼓搗上了。
他回頭看了看跟在身邊的德械衛隊,這些年輕人正呼哧呼哧喘著粗氣,由于不大適應在這田野荒地,不少人還摔得身上滿是泥濘……老子可是中央軍,在這山野之間機動,也只能靠兩條腿兒,安步當車。
再看看靖衛團那些神情麻木、骯里骯臟的團丁,袁洋徹底無語了。
這……到底誰才是土匪?
視野里的那個馬鞍山,孤零零踞守在峽谷拐角的空闊處,牢牢地扼住了西去的大路,儼然一座軍事要塞。
那是一座低矮的山丘,兩個一高一矮山丘連在一起,活脫脫成了一個馬鞍子。
南面山上已被辟成了茶園,一壟壟綠葉的茶樹環山分布,郁郁蔥蔥。
很顯然,只要占住了那個制高點,架上一兩挺機槍,就可以俯瞰周邊的一大片空闊地。
袁洋很想命令部屬加快速度前進,與對方展開爭搶。
然而理智告訴他,對方是騎兵,又是沿大路疾馳,自己這方不但全是步兵,而且還行進在嶺腳下的稻田荒地間。
雙方的速度,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既然明明知道搶不過,袁洋就只好決定保持部屬的隱蔽性。
在一個小樹林后面,他舉手止住了行進的小隊伍,讓他們就地休息。自己帶著兩個親衛,摸上了一個墳包,掏出望遠鏡,仔細地觀察起來。
調好焦距,鏡筒對準了疾馳的騎兵。
只看了一眼,袁洋就大吃一驚。
只見鏡筒里一水兒的高頭大馬,馬上騎士一律便裝,有的伙計打扮,有的苦力模樣,當然,最讓人意外的,是他們的裝備。
打頭的是一對青年男女,各仗著一支德制伯格曼沖鋒槍,他們身后,緊跟著一挺捷克式,其余騎士不是仗著德制伯格曼,就是攜著嶄新的馬槍。
今兒是民國二十五年,在中國南方的大山里,一隊穿著土里土氣,卻騎著好馬、攜著好槍的騎兵,馳騁在青里泛黃的稻田中間,飛揚跋扈地從一隊全副德械的中央軍面前掠過。
這好像有哪里不對。
嗯,那馬鞍山地高丘,明顯是搶不到了。袁洋收斂心神,移動著鏡筒,移到了馬鞍山的矮丘上。
只見這馬鞍山的東面山腳,是一帶數丈高的懸崖,這就導致那些騎兵如果要棄馬登馬,也只能繞道南面或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