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陽根本不知道洛陽城中發生著什么,此時他已經到了邙山之上。
邙山又名北邙,橫臥于洛陽北側,為崤山支脈。
邙山臨近古都洛陽,山雖不高,但土厚水低,宜于殯葬,所以各朝代的帝王都選擇魂歸此處,古有生在蘇杭,死葬北邙之語。
邙山如今的帝王陵主要有八座,都是東周王陵,每座王陵都是以山為陵,一座山便是一座陵。此外,這邙山山脈上,還葬有許多歷朝歷代的名人,諸如商代的伊尹,不食周栗的伯夷叔齊,縱橫家蘇秦、張儀;秦相呂不韋等。
東周時期著名的大術士萇弘,也葬在邙山上。
但是,萇弘死葬邙山,并不意味著他生前曾經設過的祭壇就在死葬之地。
鄒陽站在山上,撫須呢喃:“老夫于堪輿風水之術,亦有涉獵,如果是萇弘的陵墓找不到了,老夫或可憑風水秘術查個大概,再細細探訪一番,也就定了。可如今,卻是尋找祭壇,這祭壇,當在何處呢?”
一旁韓駿道:“義父,咱們當初是去泰山設壇,萇弘大術士會不會也是選了邙山最高處翠云峰?”
鄒陽失笑道:“癡兒,為父是算出了甘石星經空的方位、路線,判斷經過泰山上空,但甘石星的經空路線,每次都有些許差異,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要算出當年萇弘大術士是甘石星的經空路線可不……嗯?”
鄒陽想了一想,眼前一亮,道:“萇弘有兩條五彩石的龍脈牽引,所以祭壇的位置偏一些,也能保證吸收足夠的星力,所以,他設立祭壇的地方,最主要考慮的,應該不是甘石星經空的精確位置,而應該是……”
鄒陽轉向了洛陽方向,撫須道:“當時,周王朝已然勢微,如果諸國知道大術士萇弘在設壇作法,為周王朝續命,勢必會出手阻止,或暗中取他性命,因此,這個地點,應該不易被人發現。”
韓駿眼睛一亮,接口道:“他們要運送大量的五彩石進山,所以路線應該相對好走。不然的話,那么多的五彩石,要運用多少人手?秘密必然藏不住。”
鄒陽道:“理是這么一個理兒,可那么多的五彩石,至少百余車,無論如何也是瞞不……”
鄒陽突然振奮道:“我想到了,他當時,一定是籍給周王修王陵的名義,把百余車五彩石運進了山。可是,這么多的五彩石,如果不想讓大量人員運輛從而泄密,說明那祭壇所在距王陵不遠。老夫只要查清當時有無修建王陵,該陵在哪座山……”
鄒陽立即從懷中取出曾經抄錄的一些資料,開始翻看起來。
這些東周時期的王陵,均是以山為陵,一座山便是一座王陵,而陵碑歷經這么多年的歷史變遷,早就風蝕雨淋,不復存在,無從辨識哪座山葬著哪一代周王。
不過,好在這個年代距那時還不算久遠,通過一些資料,大致還能判斷出一些王陵與所在的山峰,哪怕不知道屬于哪一位王,但是在萇弘之前,已經有哪座山是王陵,卻還有些記載,如此一排除,自可找出萇弘時期建造的王陵。
鄒陽一番翻找,依據資料一番判斷,再結合他的風水知識,以及建造吸星天壇必須的一些基本條件,最終指著一處樹木森列,蒼翠如云的山峰欣然道:“必在那里,駿兒,我們去找找看。”
說完,鄒陽便大袖飄飄,向那山峰行去。
……
“原來是天機城的周壯士,狄某久仰大名了。”
狄某拱手道:“在下狄猛,在洛陽也算小有聲名,不知周老弟可聽說過。”
周天行一訝,敵意漸退,拱手道:“原來是赫赫有名的河洛大俠,久仰。”
狄某苦笑道:“不敢當,自從劇太恒重返洛陽,狄某處境艱難,日子不好過啊。”
狄猛開門見山,周天行頓生好感,比起那個陰險的劇太恒,顯然這個狄猛更好相處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