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成安縣的方牧打聽到了史家莊的消息。
他得知消息的時候已經是事發一周后了。
方牧愕然,他記得水滸傳里史進事發的時候可不是這個時間段,而是史太公死后半年才發生史進逃亡史家莊的劇情。
他本來準備等到時間差不多了再去參與其中收服史進,但萬萬沒想到居然提前了這么久。
史進從史家莊離開后......如果不出意外應該會去渭州吧。
方牧回想水滸的劇情。
史進是一個路癡,去延安府的他最后走到了渭州府。
延安府是老種經略相公的地盤,而渭州府則是小種經略相公的地盤。
雖然這兩人都是一家人,但他們鎮守的地方卻截然不同。
滄州府有一個方牧認為可以收服的人。
花和尚魯智深。
相比于水滸里其他目前還在軍方任職的朝廷將領,魯智深現在的地位要低許多。
魯智深目前擔任提轄。
曾在老種經略相公手下擔任關西五路廉訪使,后來被老種經略相公調遣至小種經略相公手下擔任提轄官。
提轄在宋代成立之初由州府的知州、知府兼任,后來或許是因為太忙了,就將這個位置單獨提出去。
提轄的職責有兵甲盜賊公事,也就是訓練士兵和緝捕盜賊。本意是為了擴大宋朝文官的影響力和權職,但文官老大爺們哪有那個閑工夫去訓練士兵和去緝捕盜賊,干脆就將這個職位發放給了自己的親信。
所以這個職位一般來說應該是很受寵的。
但從水滸里的故事來看魯智深似乎并不受寵,每日無所事事,在大街上閑逛來去,最后更是因為自己嗜酒如命的性格壞了大事,三拳打死鎮關西后逃竄成了通緝犯。
至于為何不受寵方牧倒是能猜出幾分。
方家雖然沒有那么多勾心斗角,但從小生活在這種家族里的他對一些東西還是懂一點的。
老種經略相公或許最初是出于好意將自己手下能打的猛將魯智深交給小種經略相公撐面子,從后來魯智深的表現來看他也確實是一員猛將,老種經略相公也沒有看錯人,眼光還是很毒辣的。
但老種經略相公忽略了一些東西,或許是他根本沒有多想。
種師中是他的弟弟不是他的兒子,現在也是獨立統轄一方的將領了,如果手下拿得出手撐面子的打手都是哥哥派來的,傳出去別人又會怎樣想。
換一個說法,種師中自己有了地盤總要培養自己的親信的。
魯智深是哥哥派來的親信,兩人之前又素不相識,現在又不是邊關危急的戰時,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自己去發掘培養人才,那為什么還要重用別人的心腹呢。
魯智深得不到重用,每日除了訓練士兵以外,剩余的時間就在街上無所事事的亂逛,也許就是這個時候養成了飲酒的毛病。
至于緝捕盜賊,渭州府這種有正規大軍鎮守的城池附近哪里可能有盜賊,老壽星上吊活得不耐煩了么?
犯事后魯智深大局觀不足的毛病就體現出來了,他慌不擇路的逃跑。
如果魯智深一開始不選擇逃跑,其實以他的身份或許不會有太嚴重的后果。
他畢竟是老種經略相公的人,小種經略相公看在他哥哥的面子上都不會砍魯智深的頭。
頂多責杖一番然后正好名正言順的將其還給自己哥哥。
原物歸還,有借有還。
逃亡后的魯智深就像一只無頭蒼蠅四處亂竄,沒有目的也沒有目標,別人忽悠他當和尚可以躲避緝捕他就真的去當和尚,最終因機緣巧合結識了林沖、李忠一些人,落草為寇上山。
如果自己能在魯智深逃亡的途中結識他順勢承諾能讓他消除罪名,想要收復他應該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