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麟天珩用力地揉著自己的眉心,良久后,心中初具考量的他起身。
“罷了,先去匯報吧……”
……
在顧昀澤推動自己的世界進行變革的同時,張三豐,也拒絕了他人生中第一個來自漢人的“官職”——天下兵馬大元帥。
實際上這是他的徒弟朱元璋的意思,朱元璋在張三豐的幫助下加入明教后一步步混進了高層,得到了一部分實權。
隨后他找到契機,大舉動員明教起義反元。
于此同時,張三豐攜武當七俠,親自下武當山去找各大門派一一商議,起兵反元。
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最先響應張三豐的人,竟然是恨極了明教的滅絕師太。
張三豐在號召武林和明教合作推翻元人統治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這些門派仇視“魔教”、非暴力不合作的準備。
但沒想到滅絕居然會最先爽快地站住來支持張三豐,并呼吁其他門派暫時放下成見,先同明教的漢人們聯合起來,誅滅殘暴的大元,中原太平安寧。
滅絕會這么干,張三豐跟他的徒弟朱元璋殺了楊逍不無關系。
是的,楊逍掛了。
少年時與峨嵋派男弟子孤鴻子比武,奪其“倚天劍”,擲地而去,當時名聞天下的大高手孤鴻子由此被氣死,楊逍也因此與傾心孤鴻子的滅絕結下了梁子。
滅絕仇視明教,但主要仇視的對象是楊逍。
這個楊逍和顧昀澤所知道的作品中的楊逍性格相似度極高,但是有一點不同。
他不支持反元,或者說他強烈反對明教“造反”的行為。
命運副本里楊逍在這方面的表現非常明顯,張無忌反元,楊逍是強烈反對的,期間給張無忌造成不小的麻煩。
朱元璋進入明教高層以后,也發現了這一點。
但他和張無忌不一樣,他比張無忌狠,而且狠得多。命運副本里張無忌沒有干掉楊逍,但是他果斷設計把楊逍這個阻礙反元的巨大障礙給除掉了。
由此,干掉楊逍并躋身明教高層的朱元璋,得到了仇視楊逍的滅絕師太的支持。
滅絕雖然性格上過于剛硬偏執,但作為郭襄的徒孫,在大是大非面前,她還是很有立場的。
反元是好事,明教論基層信徒眾多,勢力龐大,論高層,又有張三豐和武當支持。
滅元,并非沒有可能!
滅絕牽頭,張三豐背書,再加上朱元璋私下合縱連橫,許以重利,其余大大小小的門派大多也打著“大義”的旗號,加入了反元的陣營。
在顧昀澤熟知的歷史中,朱元璋的第一支軍隊應該是“紅巾軍”,后來定都南京,軍隊才改為“明軍”。
不過在倚天屠龍記的世界里,朱元璋身為明教反元的主要領導者,率領的大軍自然就是直接叫“明軍”了。
作為張三豐的弟子,朱元璋雖然沒有親眼見過自己的師父到底有多強,但他覺得稱其一聲“活神仙”絕對不為過。
所以思量再三之后,朱元璋親自拿著帥印去找張三豐了。
對于這個令人哭笑不得的官職,張三豐當然是想都不想地就選擇了拒絕。
和現代不同,元朝時普通人的平均壽命只有不到四十歲,比宋朝還要低出五六年。
張三豐創立武當之時是四十歲左右,按當時的說法,已是不惑之年,人世的冷暖薄涼,江湖的爾虞我詐,他已經看得很透徹了。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歸隱”武當的張三豐,已經在四十年的江湖摸爬滾的之中,將人性看的無比通透了。
(摸爬滾打:指打遍江湖無敵手。)
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就會打仗了啊!
雖然這個職位的意義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具體指揮戰斗,而是在張三豐顯圣之后作為一種精神信仰鼓舞全軍,但張三豐覺得“天下兵馬大元帥”是個道士這事多少有點違和。
況且一個軍隊最高指揮者的位置,被一個不懂兵法的道士占了,變成了虛銜,于情于理都有點說不過去。
所以最后張三豐果斷拒絕了帥印,元帥之職依舊由朱元璋來擔任。
而張三豐,則在以一己之力顛覆了一支近千人的元軍鐵騎以后,直接被明軍捧上了“神壇”,成了在世仙人。
張三豐,變成了“張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