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神仙封個帝師加三公怎么了?這不是應該的嗎?
實際上朱元璋確實是想給張三豐封個神的,最好再立個祠,修個廟,反正在他眼里,師父就是真神仙,再怎么供著都不為過。
但是張三豐堅定地拒絕了,在聊天群里經歷了現代信息轟炸的他表示自己還活著,不想立長生牌和塑廟宇金身,他也用不著那玩意。
照理說大明新朝已立,漢人也奪回了漢家山河,張三豐也該功成身退了。
但他現在還不能歇,至少不能立刻回歸以前武當祖師的生活,他還得為大明的百姓們做些事情。
首先,像是優質糧種之類的事情不需要張三豐去過多的操心,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張三豐就已經把這些東西交給他了,大明建立之后,只要朱元璋不是個傻子,必然會全力推廣的。
這些糧種都是顧昀澤拿紅包發給他的,大夏的優質糧種比顧昀澤前世的還世界要更好一些,畝產通常在一千四百斤到一千六百斤左右,拿到大明后雖然由于肥料質量相對較差、良種自然繁殖品質下降等種種原因產量會大幅下滑,但是畝產至少也會有八百多斤。
這可比當時的畝產三百多斤要強出太多了,況且和大夏相比,明朝耕地更多,人也更少,別的不說,至少明朝不用擔心天災會把人餓死了——**得另說。
張三豐真正要處理的是明朝作為一個封建王朝的某些弊端。
他也沒想過直接對明朝來一手大改革,什么高舉“民主”“科學”的旗幟建立現代化人權平等國家之類的,這不現實,飯還得一口一口吃呢,何況是改革天下的大事。
王莽同志已經用自己的生命告訴了后來人——思想主義太超前是真的會死人的。
大明現在的“科技樹”和數千年來的文化傳統也決定了,這種改造不是可以一拍腦門子就開始的。
這得從長計議,一步一步來,步子要是邁得太大了,張三豐肯定是不會有事的,但大明的百姓們可就要蛋疼了,說不定會疼得捂著褲襠滿地打滾。
張三豐改造大明的第一步,就是先把世家掃了。
百年王朝千年世家,不管是那個時代,對于一個“家族”而言,國家的重要性永遠都要排在家族的后面。
掃平世家不是要把世家殺干凈,而是要徹底打破世家對朝堂的壟斷。
科舉制做到了這一點,但是做得不夠完全,普通人大多是沒資格讀書的,他們光是養活自己就已經要拼盡全力了,哪還有多余的時間和錢去私塾念書?
科舉給了普通人一條上升的通道,但走這條通道的人,世家占了八成。
張三豐要做的就是把普通人的比例提上去,這一點不難,下有高產糧食打底,上有布衣皇帝朱元璋支持,只待明朝修養幾年生息,便可以開始辦學府、改科舉了。
至于世家的意見,說實話不重要,除了趙匡胤,開國皇帝哪個不是一等一的狠人?朱元璋這個從乞丐做到九五之尊的狠人還能慫他們?
這些事情不是一時半會能搞定的,是以張三豐也只能以帝師的身份暫時先住進了朱元璋為他安排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