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元擰動他愛瑪電動車的“油門”,沖進蒙蒙的雨霧中。
從青藤到小姨家所住的小區是三十五分鐘電動車車程,加上去小區旁邊菜市場買菜的時間,滿打滿算一個小時能到家。
顧元輕車熟路買完菜,又騎車繞一小段路去小區南門口買了兩個烤紅薯。
那烤紅薯的攤主是個老婆婆,據她自己說今年六十五歲,原本兒子媳婦把她從老家接來中海是為方便照顧她,她自己卻閑不住,又想給兒子媳婦減輕負擔,這才態度堅決地要開這個烤紅薯攤。
不過坦白說,她紅薯烤得其實很一般,尤其是個頭大的,基本都是外面捏著軟乎乎的,里面卻沒烤透。
倒不是說那她有意弄虛作假,主要還是個人精力和裝備的問題,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家,用燒柴烤爐烤出來的紅薯,還能對她抱有怎樣的要求呢?
好在顧元向來不在意這些細節,堅持照顧老婆婆的生意,畢竟在這座日益寒冷的城市,他暫時能做的,也就是這些微不足道的舉手之勞。
“剛好第100個嘍……”
老婆婆望著顧元的背影,語氣竟有些意味深長:“難為你啦。”
……
顧元已經進入小區,電動車駛過小區前面那座石拱橋的時候,他習慣性地朝河邊那棵老柳樹下瞅一眼,不出意料,果然又看到自己的那位忘年釣友,自稱“姜太公”的老姜正獨坐河畔垂釣。
枯柳微雨,老姜頭戴斗笠坐在那里,專注得像一尊石雕。
顧元把電動車停在路邊,提著烤紅薯走過去。
“天馬上黑了,您老還不收竿?”顧元把烤紅薯放在老姜腳旁,問道。
“最后一竿。”老姜全神貫注盯著魚漂,頭也不回,“你明天來嗎?”
“看明天可下雨吧,”顧元抬頭觀天,“如果不下雨,我下午來釣一會。”
“嗯。”老姜應一聲就不再接話。
顧元也不多打擾,說句“那我先走了”便轉身離開。
幾分鐘后。
終于有魚咬鉤。
只見那魚漂先是試探性地抖動幾下,接著起伏幅度開始變大……
老姜處之泰然,按兵不動,直到魚漂被完全拉進水中,才從容起竿。
嘩啦!
隨著水面上的一聲響動,一條金黃色的錦鯉被拉出水面。
赫然是一條黃金錦鯉。
那黃金錦鯉懸在空中,拼命地擺動尾部,掙扎不止。
老姜臉上卻沒有半點喜悅之色,而是冷聲斥道:“演技拙劣!”
頓了一下,又以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說不準便不準,退下吧。”
那錦鯉聞聲,果然停止掙扎,魚眼里閃著一絲不甘的光,然后極不情愿地張開嘴巴。
撲通一聲。
重新落入河中。
老姜的魚鉤,竟是個直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