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幾人皆露出沉思。
弘治皇帝想了許久,也想不明白:“為何?”
“據臣所知,是京中百姓用紙者多了,書籍在坊間傳播開來,此乃文壇復興的想象,故紙張供不應求。”嚴成錦說道。
造紙術和印刷術,推動了文藝復興。
文學和思想的載體,仍然是紙張。
張鶴齡冷聲道:“我們兄弟不屯紙,紙張也會越來越貴,造紙所用的是楮樹皮,兩年一剝,且越剝越薄,而紙張的供求,卻越來越多。”
弘治皇帝露出恍然之色。
他平日批閱疏奏,處理多為兵事和坊間的政事,極少會去想這些道理。
嚴成錦略微詫異,“壽寧侯所言不假。”
張家兄弟做買賣,卻比百官靈光。
南方的竹皮紙,工藝復雜,在當地,十張要賣一分紋銀,價格不低。
若賣到北方,加上運輸的費用,價錢要翻好幾倍。
賣得比北方的楮紙還貴!
所以,商賈們都不愿意運來北方賣,形成地域局限。
劉健想到了長遠之后:“如此說來,只能朝廷下旨,嚴禁百姓購紙,將紙張留給秀才書生。”
嚴成錦稍微露出驚愕之色,下旨禁購和禁售紙張,會阻礙大明文藝復興,劉公竟會想出這等膄注意……
“臣以為不可。”
張升卻頷首點頭:“臣贊成劉公,紙張供給不足,應當留給國子監和坊間的書生。”
給百姓也無用,不如留給讀書人。
韓文等人,皆贊成劉健的諫言。
弘治皇帝略微沉思片刻,對天下的昭告,一旦下旨想召回,就很收回了。
“臣等附議!”
“那就由內閣替朕擬旨,昭告天下,將紙張留給讀書人,暫解燃眉之急。”弘治皇帝道。
張鶴齡和張延齡心中暗喜,發財了啊。
旨意一下,必會讓百姓求紙而不得,令紙張價錢再上漲,他們手中有萬余斤紙張。
理學院也算百姓,不算讀書人,如此一來,也不能買紙張。
嚴成錦微微抬頭,“臣或許有辦法,讓紙張價錢,廉如茶水。”
諸公露出驚愕之色。
茶水在大客棧里,都是白送的,只有官道上的山野茶鋪,才能賣幾個銅板。
紙張從未太便宜過,此子竟說能讓紙張,廉如茶水?
弘治皇帝喉結微微滾動了一下:“嚴卿家說說看。”
大殿中忽然陷入了沉寂。
嚴成錦在仔細斟酌:“十月正是甘蔗收取之時,臣猜測,蔗渣可做紙漿。”
甘蔗渣能做紙張,這是上一世的常識。
具體如何做,他也不知道。
蔗渣?
這不是吃完就吐的無用之物嗎?
諸公面露狐疑之色。
南方的甘蔗種植許久了,蔗汁能做紅糖,若蔗渣能做紙,豈不渾身是寶?
柴升在廣東任布政使司時,就常食用甘蔗:“嚴大人從何聽來?本官在廣東任布政使司三年,食用甘蔗,卻未曾聽說過。”
“不錯,你該不會說,是番人告訴你的吧?”
張家兄弟眨了眨眼睛,該不會真能做紙張吧?
“紙張摸起來,可是與蔗渣有幾分相似?臣也不敢斷定,只是猜測罷了。”嚴成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