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冷哼一聲,心中有些不悅:“曾鑒比劉公還年邁?”
“曾鑒只是比較顯老,比劉公小一歲,不過,也不年輕了。”
話音剛落,曾鑒的請辭疏奏送到,弘治皇帝翻開來看,心情頗為復雜:“準乞吧。”
舉薦大學士,有三日時間,楊隨守帶著幾個官員,到惠民藥局探望劉健。
韓文、王瓊和張敷華,剛升官不久。
這次最有可能入閣的人,是曾鑒和張升。
惠民藥局,病房中,
從三品以上,皆有資格入閣。
想直接入閣,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劉健提名,楊隨守道:“陛下要再選兩位大學士,入內閣處理政事,不知劉公意定何人?”
“你想入閣?”
“想!”
劉健雙眼還蒙著紗布,卻能感受到楊隨守的浩然正氣:“為何?”
“改制,乃飲鴆止渴,雖得一時利益,至士紳忍無可忍時,必釀成大禍。”楊隨守躬身道。
釀成大禍,意指士紳們造反,錦衣衛在一旁,不可明說。
但劉公善推斷,一定能聽出來,并且預測到,將來天下的走勢。
內閣中,若劉公致仕,則由李公把持。
李公又是嚴成錦的老泰山,縱然為官清正,也難說不會袒護。
楊隨守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能以改制治國。
“你先回去吧。”
嚴成錦本想曾鑒頂上一個坑,等他立功再近一步升任大學士。
可陛下傳出疏奏,準許曾鑒致仕了。
四日晃眼過去,原本意定的人,還剩張升一個。
劉健眼疾痊愈后,入宮直接朝文華殿而去,蕭敬走進大殿中:“陛下,劉公似有急事求見。”
弘治皇帝面露疑惑,放下疏奏:“請劉師傅進來。”
劉健走進大殿中,行禮后道:“陛下說臣善斷,臣思索再三,以為當由楊隨守入閣。”
在惠民藥局時,看過此人的宗卷,頗有功績。
“楊隨守只是從三品,且論才德,六部中比他勝任者,有兩人。”
“臣所顧忌,并非才德,而是變制。”劉健心知,再如何老當益壯,也有致仕的一天。
大清晨,皇宮籠罩著喜慶的氣氛。
大臣們激動的站在大殿中,今日,將是陛下登基以來,又一個重要的日子。
一朝六大學士!
劉健站在大殿左側,眼睛蒙著白色的紗布,另一只眼卻炯炯有神。
大殿漸漸肅靜。
百官心中暗自猜測兩位新晉大學士,是何人?
嚴成錦也有點緊張,他猜其中一人是張升,張升不支持變制,并非入閣最佳人選。
另外一人,他猜測是王華。
王華是帝師,又是詹事府詹士,朱厚照登基后,可輔佐理政。
李東陽遞交了幾個名單:“不知陛下選誰入閣?”
百官的心漸漸離開胸口,升到到嗓子眼處,眼巴巴望著弘治皇帝。
嚴成錦亦在心中默念韓文和王華二人。
韓文的名單,由他遞給李東陽,也在冊選行列。
弘治皇帝看向蕭敬,蕭敬會意站出來扯著嗓子道:“陛下敕封,張升為武英殿大學士,楊隨守為文淵閣大學士!”
嗡地一下!
大殿如同沸騰的水面般。
六部幾人面面相覷,百官驚得交頭接耳。
楊隨守雖也有入閣資格,卻是二級名單,卻入閣了。
嚴成錦陷入沉思,對楊隨守知之甚少。
“臣以為,韓大人比楊大人更能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