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離開唐宋的同時,王守仁也命人出發了。
回京城的路上又耽擱了兩月余,沒想到,唐宋花了五個月,才行到此處。”劉瑾暗道。
高鳳從袖口中拿出單筒望遠鏡,驚呼:“開炮,開炮!”
興許是海盜!
若是對方在他們船上開個洞,沉下去就不好玩了。
“不許開炮!”
“高鳳,你敢不聽咱的命令?”
劉瑾冷眸盯著高鳳,要不是這太監能找到黃金州,早就被他丟下海去喂鯊魚了。
副將們頗為為難。
這兩個太監,一人是太上皇欽派尋找黃金州,一人是新皇和嚴成錦派督軍。
“劉公公,或許這是倭寇,我等也不能聽你號令,需得迎擊。”
“這是唐宋大船。”
副將再凝神看去,只見船頭是儒裳綸巾的書生。
“唐宋向大明進貢,大明理應庇護其艦船。”
張敷華撐著身體來到船頭,聞著海風就想吐,不知為何會如此。
用單筒望遠鏡看去,十幾艘艦船在緩慢靠近。
“讓他們過來吧。”
……
紫禁城,西暖閣。
太上皇弘治在殿宇中走動,翻著唐皇留下的貞觀政要,心中有感而發。
“真是好書啊!”
“若太上皇也能留下一部治國之書,必定福澤子孫后代。”
蕭敬拍馬屁道。
太上皇弘治聽到這里,沉吟許久后。
“你所言甚是,皇孫可以看如何治理的天下,這就是帝王之道啊!”
片刻后,小太監跑來內閣傳旨。
諸公不感覺詫異,頷首點頭。
李東陽看向嚴成錦:“這弘治政要就由你來編修吧?”
嚴成錦思索片刻,以貞觀政要的標準來編修,難度很高。
且要將弘治皇帝當朝時,與大臣們的對話,全部記錄下來。
還得揣測每句話的用意。
“下官恐怕不能勝任。”
蔣冕卻看向嚴成錦:“弘治朝中,你提的政要最多,理應由你來編修,我等輔佐。”
張升和崔巖點頭。
一旦整理下來,就會發現有許多是此子和太上皇弘治的話。
見狀,李東陽開口:“你編修此書,內閣的疏奏,就不用票擬了。”
嚴成錦思索片刻,以他如今的學識,難以引經據典,編修成貞觀政要的水平。
能理解太上皇弘治的心情,但凡像唐太宗這樣的賢王。
都會有書流傳于世,像后世人出名,會寫一本自傳。
這是成功的標志。
看來,只能用白話文了。
“下官遵從,只是屆時,還請諸公編修。”
嚴成錦去史館找史官,弘治年間的時,他大抵記得一些。
但沒有到記錄對話的程度。
而他穿越的時間,是弘治十一年,前面缺失的部分,得去找史官要史料。
弘治元年到弘治末年的史料有缺,中間有曾經廢過史官。
“看來只能問太上皇了。”
嚴成錦讓文吏抱著史料,來到太上皇弘治的大殿。
“太上皇還記得弘治元年,到弘治三年的廷議?”
“不記得。”
你自己都不記得,叫我編個……
“那從弘治十一年開始編吧?臣記得。”
“……”太上皇弘治。
蕭敬眼睛一直看著這些史料,不由插嘴說道:“奴婢記得一些。”
他是侍奉太上皇登基至今的伴伴,經常聽廷議,對宮中大事記憶猶新。
嚴成錦給了蕭敬一個本子,讓他先寫下來。
回到都察院后,開始編修簡體字的字典。
明朝雖有些字體簡化,但也有些用著繁體,與上一世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