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五十歲的進士很少。
但天下是動態變化,百姓的日子漸漸富足,能買得起書,能上私塾的人,越來越多。
就如同上一世,社會艱苦時,大學生如鳳毛麟角。
但隨著天下漸漸興盛,百姓物質富足,大學生也越來越多。
盛世,難就難在這里,發展到不同的階段,需做不同的決策。
而這個決策,沒有先例,完全是推演出來的。
如果嚴成錦沒有經歷過上一世,或許,也會像諸公一樣,看不到此政的利處。
“李公,既然太上皇都同意了,那就下圣旨吧!”
“是啊,下圣旨吧!”
百官茅塞頓開,對于李公等人身居高位,早就有些不爽了。
正是三品官員霸占著位置,他們才晉升不上去,原來是階級固化啊。
那這豈不是善政!
他們晉升無望,今后的子嗣,說不定有機會晉升上去呢。
增加鄉試的名額,對他們也百利無一害。
……
紫禁城外,
太上皇弘治躲在此處,不時望一眼宮里,雖說將權力交給厚照。
心中依舊有些放不下心。
此時的他,一身微訪的裝扮。
“爺,圣旨來了!”
蕭敬看見禮部的文官,端著圣旨走來,身后是禮部尚書毛紀。
應該是關于科舉的圣旨。
太上皇弘治微微轉過身去,藏在人群中,毛紀掃了一眼宮墻,命文吏將圣旨貼上去。
臨近鄉試,讀書人頗為關心朝廷的旨意。
眨眼間,全部圍攏過來,一聲驚呼讓場面更加嘈雜。
“兄臺,發生了何事?”太上皇弘治問。
“你這落榜的老儒生,今年有望考取舉人了,新皇下旨,順天府鄉試取士,擴增五百人!”
書生眼眶里有淚花在打轉,他落榜了許多次。
現在仔細想想,不是他無才,是朝廷錄取的人數太少了!
太上皇弘治微抬眸子,望著周遭一片歡呼聲,紛紛稱頌新皇賢明。
這就是自下而上的帝王之道!
了解百姓所需,頒布相應法令。
是仁治!
他還沒有告訴厚照這個道理,那小子怎么就先悟了?
“但,多出如此多的舉人,要如何安置?”
太上皇弘治左手托著右手肘,右手又托著下巴。
陷入了沉思中。
…………
東暖閣,
“老高,朕錄用的舉人會不會太多了?”
“不多,今后奧斯曼帝國,瓦剌,還有神圣羅馬帝國,要歸入大明的疆域。
這就要封多少官員?提前培養,總歸不會有錯。”
“你這家伙,總是說得這般有道理。”
朱厚照忽然走到御案旁,“那朕再錄用一萬人?”
“…………新皇有這份心意是好的,只怕,諸公會集體罷工。”
嚴成錦也不知道,要什么時候才能打下神圣羅馬帝國。
它應該是地獄難度的戰爭。
神圣羅馬帝國正值鼎盛時期,也在向外擴張,遲早會與大明有一戰。
而如今,連二星難度的瓦剌都沒啃下來。
而且,唐宋打完瓦剌,會元氣大傷,不知要休養生息多久。
朱厚照想了想,“那你給朕畫個輿圖,我看看要封多少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