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璁站起身來,忐忑向嚴成錦行禮。
“謹曠官。”
嚴成錦從李東陽那里了解一些,書冊上有李東陽的注解,答案不唯一。
翰林們紛紛看向張璁,此題很難。
要答上來,需知道此曠官,是指什么?又與朝政有何干系。
膽大心細的考生,已經開始在紙稿上記下,思索解題的答案。
“曠官,是對于地方官員赴京考察而言,三載考績,考察之際,解官赴京考察,沿途可開賄賂之門,故稱謹曠官。”
沒錯,曠官不是具體的官職。
而是說,那些暫時放下部務,入京考察的官員,會沿途行賄受賄,送京官財物。
嚴成錦微微點頭,“該如何處置?”
“都察院制考察名冊,記錄入京考察官員沿途,再詢問沿途地方御史,有無貪墨之舉。”
張璁答完了,還特意扯上了就都察院。
他小心翼翼的抬頭,望著嚴成錦的臉色。
翰林們也緊張的看著嚴成錦。
張璁答得極好,若不能得上等,那嚴成錦真是瞎了眼睛。
嚴成錦薄唇輕輕啟,一道清脆又悅耳的聲音回蕩在大殿。
“上等丁級三甲評定。”
翰林們懵了。
一雙雙眼睛看著嚴成錦,記錄名次的文官也傻了,“嚴大人,那究竟是幾等?”
嚴成錦:“你如數記下來就是。”
這個難題讓他來,至少能有五條措施,張璁還提了都察院一下,明顯有拍馬屁的嫌疑。
“憫窮吏。”
這是太上皇在京外微訪時,察覺的弊政,不通民生者,答不上來。
翰林們的目光落到張璁身上。
張璁極為緊張,摸了摸汗水才道:“在衙門和各部的吏役,有人是父輩為吏役,兒子卻為傭工,有人是丈夫為吏役,妻子是乞丐。”
翰林們的目光轉到嚴成錦身上。
他們大多是富貴出身,哪里懂這個,這次考題真的難啊。
只見,嚴成錦微微點頭,卻不點滿。
“為何會如此?”
“學生也不敢妄自猜測,大抵是吏役冊本未到吏部,以至于無俸祿發放,故而吏貧。”
張璁在原籍時,大抵知道一些。
此人竟又答上來了。
學霸啊,都察院糾察朝野,倒是需要這樣的人才。
嚴成錦道:“上等乙級一甲評定。”
這道題比剛才難一些,所以,給的評定也稍稍高一些。
翰林們大汗淋漓,仿佛正在遭受人家最痛苦的煎熬。
“恤捕逃。”
……
兩個時辰后,嚴成錦帶著名冊來到東暖閣。
“這是臣在翰林院考核的名冊。”
朱厚照正聽李東陽幾人稟報朝事,看到考核的題目,“老高,這不是父皇給內閣的整飭冊本嗎?”
這家伙真是比朕還懶啊。
“臣以為,他們入朝為官,應當也要知曉朝綱。”
李東陽翻開看了幾頁,頓時瞪大眼睛,“要發放京外的有一千八百人?”
“不錯。”嚴成錦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