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來。
讀起。
“九天星辰,卜為未知,祀之以心,昭接寰宇”
“三千世界,以靈覓之,上下四方,古往今來”
“氣海一界,星辰萬界,曰宇曰宙,祀星而得”
靡靡道音在耳畔流轉。
稍一沉頓,徐小受便從頓悟狀態中恢復了過來。
“星祀境”
“原來,我已經是星祀境了”
若說天象、陰陽悟的道,是以丹田世界為雛形,修出心中虛幻神國。
那么星祀,便是接引了九天星辰之力。
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為宙。
這可釋義為本心神國世界在突破至星祀境時,有了初步的成型,確定為了未來“界域”與“太虛世界”兩大領域的基礎。
而氣海一界,星辰萬界。
則可理解為本心世界為一,茫茫看不見的以星辰為代表的其他三千世界,名為“宇宙”。
我修一界,然星辰萬界尚存。
萬界之能,人力不能企及之。
獨我修成一界,可萬界猶在,非一界成而能抗之,也非一人之力,可敵萬千之力。
“星辰,代表著未知”
“所以,這就意味著哪怕我將氣海世界修成了界域、太虛世界,依舊只是走了封圣之路中的其中一條道,煉靈道。”
“而那些代表著未知的一顆顆星辰,則是另外的一條條道,通往半圣、圣帝的修煉之路”
徐小受越想,越覺得天道博大精深。
以圣神大陸萬千煉靈師為基礎,以無數時間為代價,世人終于在劍道沒落的上一個時代中,琢磨出了煉靈一道。
此道可封圣,也更加貼近時代潮流,所以成了主流。
但這一道,也僅僅只是一道,世間人沒找到的其他路,不代表它不存在。
萬千大道,只會永遠在那里,靜靜等待。
等待哪一位時代的天才,將之發掘出來,公諸于眾。
這另外的道,便是氣海星辰上的某一星點,如若它超越了煉靈道,也許下一個時代就會到來
“但太難了。”
徐小受搖頭唏噓。
要不怎么說未知是最大的恐懼
而比這最大恐懼還要可怕的,是知道了一點,堪堪踏入了門檻,便瞧見了星辰大海與浩瀚無窮,于是曉得自己一輩子都無法達到這個境界后,一蹶不振。
朝聞道,夕死可矣。
徐小受恍惚中好像明白,為什么會有這句話了。
他看著氣海星點,知曉了這是一條條通往封圣之路的大道,不弱于劍道、煉靈道時,真感覺到了自身的渺小。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人力有時而窮,八尊諳那種能在煉靈道走出劍道巔峰的天才,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另辟蹊徑,創造不發掘出另一條封圣之路的話,又豈是一人之力得以為之
一個時代熬過來,或許能成
“吾生須臾,長江無窮,知不驟得,托響悲風”
徐小受搖頭晃腦感慨了一番,不為“無窮”和“未來”所動,很快收斂了心神。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既然煉靈道和劍道都能封圣,安心走好其中一路即可。
能兩道皆成,更是超越整個時代的天才了。
他又不是那些只會鉆牛角尖的學術份子,哪會浪費時間,在毫無意義的為他人發掘出另一條道的“蠢事壯舉”之上
徐小受敬佩這些人。
但他知道,自己成為不了這種人。
所以安心走好前人留下來的路,若能集大成,再去另辟蹊徑,是他對自身的貼切定位。
“星祀境了啊,不知不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