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喜歡往外走。
溝兒村的人也一樣,去老村子的路,反而沒有人走了。
青青綠草,白白小花。
附近的茂密的樹林里時不時傳來幾聲鳥兒的清鳴。
山路幽靜極了。
柳傳勇走在山路上整個人心情都平靜了許多。
盡管一整晚都沒睡好。
柳傳勇依然精神奕奕。
山路九曲十八彎。
柳傳勇走了一半,竟然就氣喘吁吁的,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了十幾分鐘,接著往下走。
翻過朱雀峰。
來到天元峰山下。
這是他兒時住過幾年的地方。
可他卻回憶不起什么,腦海里的記憶,除了山還是山。
爬到落日崖。
三十幾年過去了。
那些拆除的老房子長滿了荊棘,已經看不出有村落的模樣。
只有靠著陡峭懸崖的地方有一座大院子。
那就是柳生叔的家。
柳傳勇清晰地記得,那天他從溝兒村,一路跑到落日崖。
只為了求柳生叔給他做一朵木雕玫瑰。
走到院子門口。
門是半開著的。
柳傳勇敲了敲門,然而沒有人回應。
他想起柳生叔的耳朵有些問題,或許是聽不見,就自己走進院子里。
柳傳勇在屋子里轉了一圈,屋子并沒有人。
不過一個燃燒著木頭的火爐上有一壺水。
水已經燒開了。
啪嗒、啪嗒……
水壺蓋被水蒸氣頂起來又落下去。
出去了么?
柳傳勇走出院子,朝著懸崖的方向走了幾步。
落日崖下是一個湖。
就叫落日湖。
落日倒映在湖里,天色漸漸地暗了下去,就像是躲進了湖里一樣。
柳傳勇小時候經常聽村里老人說太陽就住在落日湖里。
他甚至一度信以為真,就經常來懸崖邊上,只是想看看太陽回家沒有。
沒走幾步。
柳傳勇就瞧見了一個身影。
那人穿著一件白色的單衣,側坐在懸崖旁邊,左手拿著一根木頭,右手拿著一把刻刀,胸口插著一朵精致的木玫瑰。
晨曦照在那人臉上。
一切都顯得非常地寧靜安詳。
柳傳勇慢慢地走了過去,仔細打量著青年男子,看了半晌,“你是……滄海?”
他不太確定。
因為他有十幾年沒有見過柳滄海了,他印象中柳滄海還是一個半大小子。
落日崖邊拿著刻刀雕刻木頭的人正是柳滄海!
他昨晚踏入‘三教九流’系統中工匠之門,體驗了一段木雕藝術家的人生,退出來后昏昏沉沉地睡去。
清晨。
柳滄海醒過來后,拿著二叔留下的刻刀,帶著一根黃楊木,來懸崖邊練練手。
中國木雕,分布極廣,此衰彼興,潮起潮落。
歷史久遠。
秦漢時期木雕技術就已經趨于成熟,分成根雕、浮雕、立體圓雕三大類。
戰國和漢朝即有大量木雕俑和動物雕刻,唐宋時有人物、仙佛、鳥獸等木雕。
明清時期小型木雕擺件、建筑木雕裝飾和木雕日用器物大為發展。
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
由于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資源條件,取材不一,工藝不同,形成了諸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的流派。
目前的木雕流派大多是以地域來區分的。
浙江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廣東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龍眼木雕等。
體驗人生中。
他是南方一座小城里的木雕藝術家,屬于福建龍眼木雕中的象園村派,比較擅長蟲鳥花卉以及一些活動。
柳滄海從體驗人生中退出來后,他清楚地記得木雕技巧,只是手上的功夫還是有點生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