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這句話語意重點并不在“學”字上,而在“習”字上,習是實踐的意思,這句話是說學習如果能經常實踐它,那不也是很快樂的么?
“學”固然是快樂的,但實踐所學更能讓人快樂!
這和某位偉人強調實踐的重要性有異曲同工之妙!
北宋宰相趙普半部論語定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事必決于《論語》,也說明了讀書的深度比廣度更重要!
山坡上青牛吃得歡。
柳滄海讀懂了妙處,浩然正氣和讀書聲共鳴,從天元峰深處猶如佛陀的雷音一般,向四面八方傳開。
賈承福豎起耳朵聽了很久,望著云霧籠罩的山巔滿臉震驚地道,“小柳,你有沒有聽到讀書的聲音?”
柳興旺對這聲音是在熟悉不過了,“聽這聲音應該是小海了!”
賈承福滿臉震驚地道,“你堂弟柳滄海?制作極品烏龍茶的那位?”
柳興旺笑著道,“是他了!錯不了的!”
賈承福回想剛才的經歷,嘖嘖稱奇地道,“這也太神奇了,他在那山巔讀書,咱們在半山腰,可聽著這讀書聲,就像是在耳邊響起,那寺廟里的鐘聲也沒這樣的妙處,宛若神仙中人!”
柳興旺突然發現自己其實對柳滄海了解得很少,“山里的大樹很多,枝繁葉茂,聲音傳不了多遠,但是小海的讀書聽著不大,相隔得又遠,咱們還能聽得這么清晰,的確很神奇!”
賈承福用帶著遺憾又帶著幾分振奮的語氣道,“這座山太大了,上面又云霧縈繞,看來我們是找不到你堂弟了,不過聽到了這讀書聲,也不枉我們跑上山一趟啊!”
空山不見人,但聞書聲響。
柳興旺、賈承福在落日崖逗留了一會兒就下山了。
柳滄海一直待到夕陽西下的時候才騎著青牛從山林里回來。
孟翰林整整三天都在九峰山采風,畫了幾十副畫,終于畫出一副自己滿意的作品,信心滿滿地下山,找了一家書畫裝裱店把自己的畫裝裱起來。
三年不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孟翰林隱藏了這么多年,只待明天在眾人面前一鳴驚人,讓這群庸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天才!
柳滄海回到院子里,又開始讀起道經來。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
清晨。
溝兒村來了四五輛車。
九峰山雖然在搞旅游開發,可是從來沒有在大清早就來過這么多人的。
從車山下來的人,一個個都氣度儒雅,很有藝術家風范。
田承安、田雨欣、蔣良生、彭振業等人都在里面,還有兩位是漢江藝術學院國畫專業的老師。
孟翰林亦抱著一個長條形的盒子一言不發地走在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