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筆法傳承是蔡邕得自神人傳授,然后傳授給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鐘繇,鐘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王獻之傳之外甥羊欣,羊欣傳之王僧虔,王僧虔傳之蕭子云,蕭子云傳之僧智永,智永傳之虞世南,世南傳之歐陽詢,詢傳之陸柬之,柬之傳之侄彥遠,彥遠傳之張旭,旭傳之李陽冰,陽冰傳之徐浩、顏真卿、鄔肜、韋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
李邕正是這套筆法的最后一位傳人!
所以三國晉唐時期筆法一脈相承,法度精嚴,在那個時代書法百家爭鳴,若一座一座高山,巍峨挺拔,令人仰望而高不可攀,而唐之后,筆法遺失,書法從巔峰一落千丈,演化到今日,早已不是本來的面目,只剩幾塊破落的石碑和散落各處的殘片,證明書法曾經在世間存在過。
柳滄海之前就知道這些典故,本以為這套筆法會永久失傳,卻沒想到李邕竟然把這套筆法傳承隱藏在他的代表作《岳麓山寺碑》里面,而且被他機緣巧合下得到了。
除了碑亭之外,書院內有一座碑廊。
柳滄海又去碑廊逛了一圈。
碑廊里的石碑眾多,甚至還有朱熹手書的“道中庸”、“極高明”等碑,是書院的重要遺存。
柳滄海也用神識探測了一下,卻沒有任何的收獲,只是普普通通的石碑,也沒有浩然正氣的存在。
“果然像剛才那種奇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啊,不過得到了這套《神人筆法》,岳麓山書院之旅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柳滄海逛完了一圈后,準備離開書院,再回到碑亭的地方時,瞧著位穿著灰色馬甲,帶著老花眼鏡的老者,帶著幾位學生模樣的人,在岳麓山寺碑面前臨帖。
想必應該是湘南大學的老師和學生!
柳滄海一時興起,便走過去看了眼。
這幾個學生的書法算是還不錯,比田雨欣都要強上一籌,但比孟翰林則要差上一些,還是顯得比較稚嫩。
“嗯?這個字還不錯!”
柳滄海走到一位學生的背后時,發現他面前的白紙上有一個字,竟然有一絲《神人筆法》的味道在里面。
穿著馬甲的白發老者早就注意到柳滄海,不過他在這里教學生,只要沒有影響到他上課,只是看看也無所謂,不過柳滄海卻發出了聲,這就影響到學生學習了。
老者瞧了柳滄海一眼,“你是游客還是學生?旁聽可以,但是要保持安靜!”
柳滄海帶著一絲歉意道,“不好意思,剛看到臨摹貼上開篇的一個‘夫’字寫得還不錯,沒忍住發出了聲,抱歉!”
老者意外地瞧了柳滄海一眼,這個夫子是他剛才指導學生的時候寫的,沒想到這位年輕人一眼就看出來了,不過他的字在這個年輕人眼里居然只是還不錯,便有些不服氣地道,“你也懂書法?這個夫子只是不錯的話,那什么樣的字才能算是好呢?”
柳滄海見老者的樣子,大概知道這個字是出自誰的手了,要是在往常,他肯定直接告罪一聲,便轉身離開了,但他剛從岳麓山寺碑上得到了《神人筆法》的傳承,而眼前的這位老者書法里也有一絲《神人筆法》的韻味在里面,顯然是研究李邕的《岳麓山寺碑》很久了,而且還是書院里的老師,指點下他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