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滄海走出了岳麓山書院。
岳麓山書院只是岳麓山風景區的一個景點,除了岳麓山書院之外,還有愛晚亭、岳麓山寺、云麓道宮等風景名勝。
柳滄海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岳麓山書院,而他已經從岳麓山書院里獲得了《神人筆法》,行程算是比較圓滿,趁著心情便往山上走。
愛晚亭坐落在岳麓山后青楓峽的小山上,八柱重檐,頂部覆蓋綠色琉璃瓦,攢尖寶頂,內柱為紅色木柱,外柱為花崗石方柱,天花彩繪藻井,蔚為壯觀。
因唐朝詩人杜牧的《山行》中,“停車坐愛楓林晚,桑葉紅于二花”,便取名叫“愛晚亭”。
亭內有一橫匾,上刻偉人手跡,《沁園春·長沙》一詞。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筆法似龍蛇起陸,磅礴大氣雄渾,字形結構對比強烈,有極其鮮明的視覺沖擊。
柳滄海在亭下贊嘆不已,欣賞了良久才不舍地離去。
再往上就是岳麓山寺。
岳麓山寺不僅是一座寺廟,而且是湘南佛教協會的駐地,而在山另一側的云麓道宮,則是湘南道教協會的駐地。
柳滄海自認識了徐有壽之后,知道這個世界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簡單,岳麓山寺、云麓道宮是省級道教協會、佛教協會的駐地,沒準會有些有大本事的人居住在里面,若是有人能看出他身體的異常,倒時會有許多的麻煩,便只是在寺廟外逛了一圈,并沒有真地進去。
他逛到岳麓山寺廟后面,發現了一條下山的小路。
這條小路只能通過一個人,和人來人往的大路相比,這條路要幽靜得許多。
柳滄海厭倦了走大路,便從這條小路下山,反正都是下山的路,從哪里走也無所謂,還能享受這份清凈。
路上古樹參天將太陽都擋住了,鳥兒在樹枝間鳴叫幽靜萬分!
柳滄海有種回到了九峰山的感覺。
走到山腳下的時候。
柳滄海才發現岳麓山寺背后的小路,竟然是直通了云麓道宮的后院。
后院就是一個青石磚壘起來的,院子中心有一棵高大的銀杏樹,院子周圍長滿了一人多高的雜草,銀杏樹下有兩一個老道士和一個大胖和尚在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