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在心中暗自慶幸,還好張角派到三十六方渠帥中的太平道徒是高低搭配的,一個修為高些的配一個修為低些的。
根據他的了解,一般是高修為的太平道徒坐鎮大軍,而低修為的負責外出協助攻略那些小鄉小縣,所以其實只需要辟召一個兵家謀士應對厲害的那個就可以,另外一個修為低的太平道徒以他手上掌握的力量幾乎可以無視。
況且,劉毅覺著屬于徐和部的低修為太平道徒很可能已經死了,就是被他斬殺的那個乾元境。
但是問題來了,雖然只需要辟召一個即可,可是目前兵家根本不是主流,除了少書幾個有先見之明的世家,其余世家去年才意識到危機,剛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兵家人才。
如今疑似兵家的士子只有在那些沒典籍可挑只能有啥學啥的世家旁系、寒門和平民之中才有。
如果只是兵家士子,雖然是非主流,其實只要有心還是能找出不少人出來的,可若是加上個無妄境的前提,那么人數就會大大降低。
而且文士不類武將,根本就沒有明確的境界表象,只要他們自己不愿意,根本就沒有人能知道其具體的真氣修為,這又變相的加大了發掘厲害謀士的難度。
畢竟,人家修文的都比較低調謙虛,一般不會像武將那樣容易被鄰里所知。
劉毅琢磨著,與其大海撈針的到處找,還不如看看記憶中有那些非世家的厲害文臣可能是兼修的兵家的。
他打算先做加法后做減法,先在心里面把熟悉的人物窮舉,再按條件篩選。
劉毅在心中思量了一番,把他印象比較深刻的給列了出來。
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司馬懿、周瑜、魯肅、李儒、呂蒙、陸遜、沮授、田豐、法正、許攸、劉曄、陳宮......
他先做減法的第一步,把明確知道年齡太小的給排除。
年紀太小的就算以后很牛,但是現在修為太低也派不上用場,更別提像徐庶這種還需要經歷一些事件才會蛻變,提前辟召來了壓根不頂事。
諸葛亮、周瑜、魯肅、郭嘉、劉曄還是只個少年,排除。
龐統、司馬懿、呂蒙、陸遜、法正更慘,連少年都稱不上,只是個幼童,甚至陸遜可能是個嬰兒......
剔除了小屁孩之后,再做第二步,減掉其中的世家子弟。
現在還沒到亂世,各大世家還沒開始分頭下注,世家子弟要么不出仕,要出仕就是走舉孝廉的路子,就算是接受辟召,那也是三公級才行,連九卿都夠嗆,更不提他只是個郡相。
如此一來,荀彧和荀攸兩個世家子弟就被榜上除名。
不過雖然這兩人沒辦法辟召,但是劉毅覺著,如果他實在沒辟召到合適的,說不定能夠請荀攸來幫忙。
畢竟在雒陽一行后,他同荀攸也算是熟悉了。
劉毅心中一時間還有些小自得。
這,就是人脈。
排除了小孩和二代之后,劉毅把已經有了一定地位的人給刪掉,這種人自然不可能放著自己的好日子不過,跑過來給他當掾屬。
沮授、李儒、田豐三個人就屬于這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