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來武則天遷都洛陽,登基稱帝,李旦就從皇帝變成了太子,一直到現在。
李旦這個太子之位坐得很不穩,因為時不時就有朝臣說太子謀反,如果不是臣屬忠心,加上他的運氣不錯,李旦恐怕也活不到現在。
太子李旦之所以屢屢受到攻擊,根本原因在于武三思,他看到自家姑姑當上皇帝,就起了異樣的心思,希望武則天能立他為太子。
于是武三思聯合朝中大臣,各種搞事情。
這次的劉思禮謀反案所牽連的三十六位大臣,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太子近臣,加上唐門被滅,太子李旦的力量已經被削弱到極低的程度。
此次二十五名內衛被殺,武則天震怒,她認定這是唐門的人所為,因此對于太子李旦的觀感也降到了一個低點,武三思等人抓住時機立刻上表,希望皇帝能夠廢掉太子李旦,立武三思為嗣。
武則天顯然心動了,但是考慮到朝臣之中有大量的挺李派,作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武則天需要一個理由,一個正當廢掉太子的理由,武三思等人領悟到這一點之后,立刻開始為皇帝尋找合適的理由。
朝廷的局勢一度非常緊張。
話分兩頭,太子李旦怎么說也是在皇家中長大,還當過皇帝,長時間身處這樣的這樣的政治環境中,就算是個普通人,政治素養也能被培養出來,何況李旦并不是普通人。
在意識到自己的危險后,他也出招了。
李旦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以退為進,既然皇帝找不到借口拿掉他的太子之位,那么李旦干脆就直接將太子之位讓掉,當然不可能交給武三思。
李旦立即上書武則天,表示自己身體有恙,無法勝任太子之位,日后也難以好好的治理國家,請皇帝召回李顯,自己愿意將太子之位讓給李顯。
這李顯也是個倒霉孩子,被廢之后就一直在外面流浪,生活困頓,一直不在神都。
李旦這一招不可謂不妙,當事人都愿意退了,那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事情就好辦了,武則天和群臣立即達成妥協,召回李顯,并立他為皇太子。
唯一不爽的就是武三思等人,雖然如愿廢掉了太子李旦,但是太子之位并未落到武三思手中。
從劉思禮謀反案開始,到李顯回神都成為皇太子,前后足足過了大半年的時間,這段風波才算是平定了下來。
……
黃崇在洪澤呆了兩天,和狄仁杰算是有了那么一點交情,隨后就北上,如同黃崇對狄仁杰所講的那般,開始周游各地,一來見識見識這個時代的風土人情,二來會一會天下的英豪,尋找更進一步的契機。
李顯重新成為太子的時候,黃崇正在汴州,聽到這個消息后,也就是笑了笑,沒太在意,誰當太子和自己有關系嗎?
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