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的境界又深厚了,看來,即將成為既張道陵,呂洞賓之后的又一位人間飛升之人。”
道宗皇帝端坐于龍椅之上,面含淡笑看著下面的儒門領袖,也就是如今天下間讀書人中地位最高的夫子朱熹。
而在朱熹兩側,還有兩位與朱熹地位相當,甚至輩分更老的人物。
程頤、程顥、
兩位最先提出儒門“理學”思想的儒門大佬。
雖說而今這集理學大成者是為朱熹,但這兩位理學鼻祖的修為境界,也同樣處于十三境之列。
也就是說,如今這座宮殿之內站立著,足足是三位十三境的法天象地至強者。
“陛下謬贊了,老夫一生所學皆在人間,飛升于我,不取也。”
朱熹捋著胡須,淡笑著搖頭,眉宇之間蘊含著一種將天道最高成就都不看在眼里的平靜。
“陛下,臣等三人此次進京除了坐鎮京城以外,還要提醒陛下,不要小看佛門,畢竟佛門積累深厚,除了濟顛和尚和法海之外,還有一位當年流出‘圓寂’消息,實則涅槃的佛門以舉足輕重的人物,已經暗中復活了。”
“你們說的是三藏法師,那位佛門八宗之祖?”
道宗皇帝眸光微微變化,似乎什么都知道,淡笑了一聲:
“既然你們三位先生都來了京城,即便是那當年的鳩摩羅什涅槃重生了,難道你們三個聯手還壓制不住嗎?”
朱熹、程頤、程顥三人都不再說話。
殿中的隨侍也仰慕的看著這三人。
雖說此時天下是道門之世界,但比起道門內部正一、全真的分裂,以及道門一些隱藏人物的避世,真論起力量最為凝聚的,最強大的,當還屬儒門。
朱老夫子與二程,同為理學一門,又都是十三境存在。
因這一層關系,可謂是三人一心,同氣連枝。
除了那幾十年前的黑山老妖之外,天下還有哪個人能夠在十三境以一敵二,更何況以一敵三?
承淵宮中。
正在這對君臣幾人慢慢敘談佛門形勢的時候。
道宗皇帝似乎想起了什么,問道:
“夫子的那個兒子,現在還沒找到嗎?”
一提起這件事,朱熹的眼眸之中就閃過了一分情緒變化:
“那孽子如今已經回來了,并且還擁有了一身逼近老夫的修為,老夫本想問清楚他當年是如何消失離開于養晦居,他卻避而不答,甚至逃離了我府上,如今也不知所蹤,真是一樁家丑……”
提起朱易。
這位儒袍老人的情緒就冷漠了不少,最為注重君臣父子之理的他,竟然家中出了朱易這么一個犯大不韙的孽子,不尊父親。
片刻之后,朱熹微微吐氣:“老夫的家丑,還是不便在陛下面前細說。”
但卻就在這個時候,一道淡漠的聲音,直接傳入了這皇宮之中:
“你倒真是不知抬舉,他是念著你和他之間的父子之情,才選擇避開你,否則,以他現在的力量,直接可以將你這老子暴打一頓……”
這一道聲音出現的沒有絲毫征兆,而話語中的內容,卻是令儒袍老人面色變化。
這是誰人?
竟能無聲無息的來到皇宮,而不被他們三位十三境修士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