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周天子也都脊背發毛,他修行不足,聽不到這句話背后的修行真諦,只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只感覺陳希象道出了一句大恐怖真相。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天道貴恒,視萬物為芻狗,一視同仁,是以最注陰陽平衡。
便如一桶水,若是溢了出來,天道就會將開始平衡,將其富余的部分,挪向宇宙中另一不足的所在。
這就叫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人之道卻不然,損不足而奉有余。
周天子正是因為這句話渾身冷汗。
這就是人之道。
損害自己,補充他人。
裒聚窮賤之財,以媚尊貴者之心。
下層人家徒四壁,飽經苦難。
上層人家財萬貫,取之不竭。
因這一句話,他看到了如今天下的黎民百姓,甚至是歷朝歷代的黎民百姓,百姓本身已是極為窮苦,卻還要供養達官貴人,以自身綿薄的力量,供奉他們這些本就富余的王公貴胄。
一語道盡了天人之別,也道破了人世王朝的可怕。
但許多黎民百姓卻還沒意識到這一點。
若是他們什么時候被點醒了這一點,亦或者被人帶領起來,立即就要推翻這極不平等的人世,意識到自己才是天下的主人。
就在周天子與一眾群臣各自背后涼颼颼,渾身發毛的時候。
孔丘始終喃喃著剛才陳希象的話: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若人能如天,便可證道……”
他所看到的,自然不知周天子只看到的俗世一面,而是這一段話背后的修行真諦。
是指人不能去貢獻自己,而向天道去索取,利用天道補充自己,使得自身與天無二,從而就可融合天心印記,以一道壓服萬道,從而成帝。
這就是證道的辦法,以一己之身,奪取天地造化,無極限的奪取,損有余之天道萬物,補自身之不足。
法天而象道,自可證道。
他想起了自己來周王室之前看到的那一幕,正是陳希象那只蒼老干癟的大手在向宇宙大道掠奪生機的一幕。
但,這種道……
奪萬物之精,而成自身。
似是看到了孔子的猶豫,陳希象淡淡道:
“圣人論跡不論心,論心之上無完人,然,天道論心不論跡,天地不仁,實則大仁,最注平衡,不會過分掠奪一切,成帝之后,乃是為了更好的庇佑眾生,但的確也有一批人會因此墮落,只看各人道心所向。”
這就是遮天時空之中那些大帝和黑暗的區別。
遮天世界,以身為種,奪宇宙玄機,滋養自身道種,最終成道。
古之大帝成道,莫不是逆奪天地造化。
但最后卻有了兩種結果。
一種是如虛空大帝、恒宇大帝、無始大帝這些人,成帝之后,選擇庇護眾生。
另一種,則是那些生命禁區內的至尊們,目中無生靈,將一切蘊藏精氣之物,都當做了能補充自身的源能。
只要自己能活著,便不惜掠奪宇宙,吞噬萬物。
因為心之選擇的不同。
從而就有了黑暗動亂,但其實,他們修的都是同一條路。
孔子聽到這番話之后,如同被暮鼓晨鐘洗滌,深深一禮:
“弟子悟了!”
接下來,他又問了許多問題,陳希象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