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了沖量引擎的巴士一號就像一塊大一些的殘骸緊貼在已經成為廢墟的空間站艙段后面,本來應該密封的格納庫艙門從后面敞開,一個個臺式主機大小的衛星從貨艙中飛出,在尾部引擎的推動下緩緩地進入各自的軌道。
“第64顆!”穿著作戰服的陳霖目視最后一顆衛星消失在自己的視線暗暗計算。距離逃回火星已經過去了兩個月的時間,發生在滬市高速上的那次沖突已經消泯于無形。除了在高層的一些機密文件中還有所流傳外,整個世界再也找不到陳霖存在過的痕跡。
同樣在兩個月的時間里,渾渾噩噩的陳霖也找準了目標,開始制定一個個在陳霖自己看來非常具有可行性的計劃,并做著朝自己的目標前進的準備。比如悄悄地在充滿碎片的軌道中建立一套只屬于自己的全球衛星監控網絡。
上次的事情除了自己識人不明外,情報上的短板也是陳霖被人玩弄于鼓掌的主要原因。那時候巴士一號遠在陳霖千里之外,即便有夏娃時刻跟進,可是在對方有意進行信息遮斷的情況下,陳霖仍舊兩眼一抹黑。
甚至陳霖的身份信息第一次出現在戶籍網絡的時候可能就進入了對方的視線,后面更是完全處在對方的監控之中。要不是后來對方手段太急切了一些的話,或許兩個月前陳霖就栽了。
所以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安全,還是為了在情報上扳回劣勢,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的間諜衛星網絡勢在必行。
各國對外太空的各種垃圾束手無策,發射的衛星也會被無數的太空垃圾打的千穿百孔。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陳霖做不到這種事情。
將成熟的太空探測器刪刪減減,縮小了體積后再用堅固的合金外殼包裹起來。不放心的話再在外面加上一層磁場發生器以及一組推力強勁的沖量引擎。即便是遇到了碎片雨,陳霖的衛星也會安然無恙。畢竟這些碎片的運行軌道都是固定的,提前預測后變軌躲開就可以了。
各國的衛星之所以辦不到這一點除了衛星的大小比較笨重之外也是因為他們的衛星沒有足夠的燃料用于衛星頻繁機動,但是這些在陳霖面前全都不是問題。
當所有衛星完成組網測試并順利運行后,巴士一號改變方向,朝著南極大陸飛了過去。相比起處處都是監控的其他大陸,南極大陸完全就是全球各勢力監控的真空地帶。
巴士一號在距離南極點不遠的冰川上停了下來,像土撥鼠一樣使用兩臺小型激光炮打洞。僅僅忙碌了三個多小時的時間,直徑五米,深度達到六百五十米的垂直通道被陳霖挖了出來。
二十多臺經過特殊改造的工程機器人順著納米繩索降了下去,它們將會在冰川中挖出一個面積不小的基地來作為陳霖在地球上的總部。
各國在廣袤的南極大陸上幾乎沒有什么勢力,反倒是便宜了陳霖。火星畢竟距離地球太遠,即便陳霖想獨立,先期也要依附在地球身上吸收養分。在地球上搞一個隱秘的中轉基地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做完這一切的巴士一號繼續飛行,足跡遍布整個世界,沿途不時降落停留下來一段時間。陳霖在遍布全球的光纜上每隔一段距離加上一個監控終端,這些終端添加的位置非常的刁鉆,都是些環境惡劣、不易檢查的地段。
終端不僅僅可以切入互聯網,甚至還能起到衛星基站的作用。等到所有的監控終端完成,陳霖就會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的網絡系統,到時候整個地球的互聯網對陳霖來說就沒有任何的秘密可言了。
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可以光學隱身的量子隱身材料,想必技術含量并不會太高。可是陳霖手里并沒有完整的科技樹,從塔寧那里繼承來的東西更像是一些側重軍事的混亂拼圖。有些科技很逆天,有些卻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