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有的小組就比較慘了,目標直接就是冥王星系甚至更加遙遠的塞德娜,僅僅是花在趕路上的時間就需要兩到三天。要知道像小巴士這種近空飛船,其攜帶的補給最多也就維持四個人不到兩星期的生存而已。
周明趕到駕駛艙時漢斯和赫特林還在趕來的路上。看到周明從艙門外進來,米利切維奇放下手中的面包,熱情地詢問周明要吃些什么。俄國人的早餐周明沒多大愛好,弄個雞肉卷餅居然又是放奶酪又是放生番茄的,味道實在太古怪,還喜歡喝加了糖的紅茶。
擺手拒絕了米利切維奇的俄式早餐,周明從儲存箱里取出來一份豬肉大蔥的包子和一袋豆漿。這些東西都是提前做好的,食用前放微波爐里加熱一下就行,甚至不加熱直接吃都沒有關系,就是口感可能不太好。
兩人這邊吃著早餐,漢斯和赫特林也跨過艙門走了進來,禮貌的互相打了個招呼便開始準備各自的早餐。飛船內部的空間有限,除了用于睡覺的個人空間之外,主要的活動空間就在駕駛艙了。
里面的空間被分割成了幾個部分,下面固定著一個金屬圓桌,用于船員吃飯和打牌等休閑,打開內嵌式電腦甚至還是一個面積不小的平面顯示器。
桌子兩米以上的空間中焊接了一個大大的金屬甲板層,上面是真正的駕駛艙,在那里,可使用手動操作球來操控整艘飛船。
由于飛船在太空中沒有上下左右之分,所有操控方式和飛機有很大的不同,使用控制球來代替操縱桿,球面往哪邊轉,飛船就會做出相應的動作。
球面上還會顯示出來速度控制選項,可以很方便的在改變航向的同時控制飛船的速度。不過現在四人的操控技術也就勉強處于入門階段,所以現在巴士173依舊由諾亞的子程序控制。
簡單的吃完早飯后,按照培訓期間的科考手冊,四人開始按照分工進行接下來的考察任務。周明的工作最簡單,待在駕駛艙里盯著監控顯示器就好。因為巴士173在小行星帶中,所以搞不清楚什么時候就會有不速之客出現在軌道上。
周明的工作就是在預警雷達發現目標后根據危險等級向其他三人通報,或者是根據威脅大小使用小巴士上的兩門磁軌炮強制使目標偏離軌道。
漢斯的任務是操控堆在格納倉里的幾件儀器,包括幾顆小型入軌衛星,一個采樣器還有一個資源探測器。
小型衛星實際上是陳霖制定的太陽系監控網的一部分,和維斯塔沒有多大的關系,外出的小巴士都會帶上那么一兩顆。距離近的就帶的多一些,想那些幾乎跑到柯伊伯帶邊緣去的都只帶著兩三顆,不過功率相比起內部內太陽系使用的要大得多。
真正需要漢斯操控的是那顆資源探測器,這顆像導彈一樣的資源探測器被電磁導軌投射到維斯塔最大的隕石坑深處,然后開始不斷地朝外發射地震波,然后將饋波收集后發送到漢斯那里。根據饋波的不同便可以大致的分析出維斯塔究竟富含哪些礦藏。
實際上早在2011年的時候,美國的黎明號探測器就造訪過維斯塔,甚至還對整顆小行星進行了測繪。所以對于維斯塔,周明他們并不陌生,畢竟NASA的很多內容都是公開的,而且說實話這些東西實在也沒有保密的必要,除了石頭外也沒剩下啥了。
維斯塔的體積并不大,五百多公里的直徑,內核早已完全冷卻,所以并不存在干擾振波的因素。很快,零散的數據開始源源不斷地傳回來,在經過小巴士艦載主機的處理之后在全息投影上形成了維斯塔的礦物分布圖。
大體上主要成分是還是鐵鎳,外面有很多鈣鎂含量特別高的橄欖石,這東西的經濟價值就不是很大了,一般都是用來當做耐火材料使用的,倒是鐵鎳內核,如果需要的話倒是可以在這里建造一個冶煉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