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對這場宴會明顯是非常重視的。
前來參加的宴會的五人,全都是王家用專門的馬車迎接過來。
這些馬車華麗精美,絕對是精心準備過的。
并且,到達王家門口的時間明顯也是計算好的。
周恒最先抵達,緊接著便是李同河、萬弘毅、司楹,還有呂修明。
這是以比武大會的名次來定序的,但前后的差距并不多。
王家在原河府城是有名的大戶,宅院自然也是相當的氣派,朱紅色的大門,鎮宅的石獅,七進的格局。
相比起周恒在黃桐府城的那座宅院都不遑多讓。
在周恒等人抵達之后,王家的一眾家丁便在大門口列隊歡迎,同時打開了大門和兩旁的側門,以示對過來高手的尊重。
“請五位豪杰入場!”
兩排家丁足足有上百人,并列成兩隊,形成了一條長長的道路,在他們的中間甚至還鋪著紅毯。
這樣的禮儀規格,不得不說是盡心盡力了。
周圍有不少圍觀的群眾都紛紛向周恒等人投去了羨慕的目光,尤其是為首的周恒,他是走在最前面的。
不過,周恒的心里卻是覺得這王家很有意思。
比武大會本質上只是王家為了盡可能探尋無字碑奧妙而舉辦的一場利己活動。
從那些限制條款來看,比武大會的勝出者,都只是王家的“感悟工具人”而已。
只是由于對許多江湖人士來說,這可能是他們唯一有機會獲得進階武功的機會,所以就算限制條款非常苛刻,一開始的時候,他們心里大多也都會對王家心存感激。
因此,正常來講,王家根本就沒有必要用這么高規格的禮儀來迎接他們。
可王家就是這么做了。
這不僅僅是在塑造自己禮賢下士的好名聲,同樣也是為了避免以后的麻煩。
王家的人很清楚,限制人自行傳授從無字碑中感悟出來的武功,短期是可以的,畢竟時間還短,人也不多,可一旦時間長了,限制的人變多了,那就是心腹大患。
若是這些被限制的人聯合起來對付王家,或是制造輿論試圖擺脫那些條款的限制,對于王家來說都將會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可王家如果有一個非常好的名聲,并且一直都做出禮賢下士的樣子,還一直對感悟者都非常的尊重,那就站在了道義的上峰。
誰想要擺脫王家制定的限制條款,那就是忘恩負義,那就是不講道義,那就是恩將仇報!
這就是大義的力量。
顯然,這王家的領導者很有腦子,也看得清現實。
不像周恒在地球上見過的某些公司,各種條款苛刻也就罷了,甚至連表面功夫都懶得做,嘴臉丑惡肆無忌憚。
短期內,只要有好處人們還能忍,可時間一長,或是有什么動蕩,自然難免墻倒眾人推。
“這個王家,或許大有前途,就是不知提出這個做法的人是誰?”周恒心中暗道,他面帶微笑地走過紅毯,第一個踏進了王家的大門。
“當然,王家得能挺過這一場劫難才行。”
那塊中古無字碑,可是引來了不少人的覬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