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那球,如果不是事先判斷好曲圣青的踢球方向,他們說不定連反應都反應不過來。
曲圣青的大力抽射被撲出后,所有人都收起了小覷之心。哪怕沒有在守門員位置上待過,也看得出歐楚良這次撲救十分精彩。
曲圣青二話不說,繼續接過隊友的傳球,然后又是抽射。實打實的力道,并且還踢在了門框范圍之內。
兩人從小就在張引大院里踢球,對對方的特點都很了解。
曲圣青并不是那種力量型球員,但他卻十分清楚,想進歐楚良的門,要么專攻死角,要么以力破巧。
踢死角說的簡單,但這個年代的國足隊員還沒有誰有這樣的球感和技巧,所以曲圣青只能選擇后者。
而這種力量球最是考驗門將反應和判斷,稍有一個不慎,即使碰到了球,手型不對也會彈入球網。
打定主意后,曲圣青接二連三踢出正腳背的抽射。而門線上的歐楚良卻穩如泰山,將曲圣青每一腳射門竟都撲了出來。
剛開始國奧球員們還在周圍起哄,但踢到第九個時,所有人都禁了聲。
看著歐楚良再次從門線上爬起來,并且平著伸出右手,朝曲圣青彎曲了幾下手指,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
好家伙,還撲上癮了?
古命長早就看呆了,除了第一腳打飛,曲圣青每一腳都踢在了門框范圍內,且射門質量極佳。有左有右,有高有低,卻無一例外,全都被歐楚良撲了出去。
“巴西就這么厲害?到那去一年多就能比得上在國內好幾年?”古命長連連搖頭,他看不懂。
“古,歐是一個很聰明的球員。”拉德解釋道。
“聰明?是因為他每次都提前判斷好球向?然后提前移動嗎?”古命長想起了歐楚良在撲救前的小碎步。
“當然不是!那個只是他的步調和習慣。他不是神,怎么會每次都判斷好球向?”拉德笑道,“歐是一個懂的規劃的門將,他每次都用最科學的辦法撲救。”
“什么意思?”古命長不懂。
這個年代,中方教練還真不懂如何將“科學方法”嵌套進足球運動中來。
就像之前拉德執教時,他的執教理念便與足協和中方教練發生沖突。
比如訓練課只進行了40分鐘便結束,中方教練都頗為不解。
而拉德的理由是,球員們吃飯時攝入的熱量只能支撐40分鐘。
這樣的解釋當時很多人都沒聽過,考慮到90年代初的條件,想在飲食上搞職業化的確存在困難。但拉德不管這些,科學就是科學,一絲一毫也馬虎不得。
這也是拉德和足協的矛盾根源。
“曲的射門力量很大,但是并沒有對歐的身體造成什么損傷。”拉德繼續解釋道,“這幾球歐全都沒有嘗試用手接住,而是能擋就擋,能托就托,盡可能付出最小的代價,將皮球擋出去。”
“這樣一來,他就能讓自己在90分鐘內,保持最好的狀態。”
“噢~~~原來如此。”聽到拉德的解釋,古命長這才恍然大悟。
守門員守門更需要科學方法。
砰!
又是一腳勁射!
這一次,歐楚良貼著草皮,單拳將皮球擋出了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