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拉德終于抬起頭,摘下了掛在鼻梁上的老花鏡。
歐楚良也坐直了身體,等待拉德開口。
“古,根據分析出的最后結果,我們一致認為前兩場比賽我們要拿出百分百的實力去面對...”
“我就說嘛!和咱們想的有啥區別?”老趙聽到歐楚良開口翻譯后,露出滿臉的欣喜,“管他誰誰誰,就是要和他拼命到底!”
古命長眉頭一皺,給老趙使了個眼色后,溫柔地看向歐楚良,“小歐,讓拉德先生繼續說。”
“哈薩克斯坦和沙特阿拉伯都是西亞球隊,我們在地理上有優勢。而韓國隊從1988年漢城奧運會開始就一直是奧運會常客,他們的國奧隊實力強盛,我們應暫避鋒芒,不能把出線的可能放在韓國隊身上。”
“所以我建議國奧隊應該拿出全部實力贏下前兩場比賽,先立于不敗之地,再做其他討論...”
拉德說一句,歐楚良翻譯一句。三名中方教練員聽著聽著都不再吱聲,因為拉德的戰術計劃和他們“基本相同”。
說相同,原因是拉德做出的計劃太普通了。
“先贏兩場變成小組第一,把出線權提前一輪握在手里”,這樣的計劃隨便一個教練都能做得出來。
但是歐楚良卻清楚,拉德的這個計劃并不是一股腦似的熱血亂闖,而是經過更深層的剖析才得出的結論。
雖然表面上看和中方教練組的計劃一致,但在細節上,二者卻有天壤之別。
拿第三場同韓國隊的比賽舉例來說,按照中方教練組的想法,前兩場比賽全力爭勝,哪怕計劃出了點小瑕疵,只取得一勝一平的成績,那么第三場比賽就變成了“只要踢平就能出線”,所以第三場比賽前中國隊的出線幾率還是很大。
而拉德的想法卻是,無論如何都要拿下前兩場比賽,讓第三場比賽徹底變成廢賽。這樣一來,中國隊就沒必要和韓國隊死拼了。
一個目的是“獲取更大的幾率”,一個目的是“讓比賽變得不重要”。二者之間經常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很多時候,細節決定成敗。
中方教練組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歐楚良懂,并且牢牢記在心里,也同時為足協可以換上這樣一名睿智的老人當做主帥感到慶幸。
在確定好目標后,拉德又開始根據計劃,商議首戰和次戰的首發人選,以及替補人選和出現紅黃牌后的調整。
悶熱的房間里電風扇猛吹,除了古命長以外其他兩名中方助教聽的是昏昏欲睡,搖搖欲墜。
這種純敘述式的報告猶如催眠曲一樣,中方教練組成員平日里開會都已經受夠了,現在帶隊來到馬來西亞,根本不想再受一次。
由于足協給予了拉德充分的用人權,所以聽到最后,古命長也沒在首發陣容上做出異議。
說到最后,在確定守門員首發時,拉德看了看身旁的歐楚良,沉聲道:“我建議歐作為首發門將替國奧出戰。”
“歐楚良?”聽到這個名字,其它三名中方教練員眼睛一閃,三道復雜的目光都投到歐楚良身上。
歐楚良是足協派來的人,從這點來想即使拉德不讓歐楚良出戰,他們仨還得力爭一下。但是真當拉德說出歐楚良的名字時,包括古命長在內心中都是感慨萬千。
一直以來,排資論輩的現象在中國各界都普遍存在。雖然古人言“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但真讓一個十九歲的少年擔任U23的主力門將,他們仨心里還是有那么以小到坎兒。
以歐楚良的年紀,在唐朋舉的中青隊當主力門將沒有人會說一個“不”字,但是在國奧當門將的話,即使他們不說,一些球迷和媒體也會挑刺的。
不過,這都不在他們仨顧慮范圍內。
半晌,老趙瞟了眼歐楚良,幽幽地嘆了一句:“長江后浪推前浪!”便沒有了下文。
古命長則站起身拍著歐楚良的肩膀,“小歐,你要加油啊,一定不能辜負拉德先生和許主席以及全國球迷對你的期待!”
“嗯,我一定會拼命守好球門的!”歐楚良迅速站起來立正表態。
拉德看到歐楚良這副模樣,也滿意的點了點頭。
他知道,歐楚良不但可以翻譯他的話,更能理解他這些戰術內更深層的含義。有這樣一個門將駐守在國奧最后方,他的擔心,最起碼已經減少了一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