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楚良剛接過袁為民扔過來的乒乓球拍,腦子還有些沒反應過來。
“小歐,你習慣用刀拍還是直拍?”
看著手中的短把乒乓球拍,歐楚良眨了眨眼,“我用直拍!”
“行,那咱就打一局的,一局定勝負。你要是贏了我,我就考慮一下你那個什么YOYO測試。來,小吳,你過來當裁判。”
沒等歐楚良反應,小吳便瘸著腿上來,接過了歐楚良手中的哨子。
剛剛還在說YOYO測試,這會兒直接跳到乒乓球上。如果是個外國人,思維恐怕根本反應不過來,也不會明白這其中的含義。
但中國人就很好理解了。
古代時,買賣雙方講價,通常會袖子對袖子,把手握在一起。
外人看上去像是在握手,歡慶成交;實際上卻是雙手在袖中較勁,輸者讓步。
現代雖然已不講究袖里乾坤,但這個文化卻演變成酒桌文化。
若有兩家談生意,那基本說到一半,就都跑到酒桌上去了。
刀拍和直拍就相當于白酒和啤酒,管你會不會喝,人家都遞到你手里了,你不會喝也得會喝。
好在袁為民沒有難為歐楚良,這個年代,乒乓球說是全民運動一點都不為過。
無論是社區還是學校的乒乓球室,大到九十九,小到小朋友,幾乎都會打那么兩下子。只要你胳膊揮得動,雙腳不殘疾,乒乓球就沒有不會打的。
像歐楚良這樣的體育運動員,不會打乒乓球就更說不過去了。
“來吧,你年齡小,讓你先發球。”袁為民說著,給一旁小吳使了個眼色。
小吳會意,大拇指一彈,像彈玻璃球一樣把手中的乒乓球朝歐楚良彈來。
歐楚良眼睛一亮,當皮球二次彈起時,右手虛空一伸,一把將乒乓球抓在手心。
“謝謝吳叔叔了。”歐楚良無邪地笑道。
“哪里,哪里...”小吳連連點著頭,心里很是震驚。
剛剛他給歐楚良的傳球看似隨意,實際暗藏殺機。
用這種方式給人遞球,實際是用大拇指彈出個隱蔽的后旋。很多接球隊員根本想不到球還會往后旋轉,所以在接球不到時通常會身子前探,直接趴在案板上。
小吳已經用過這招戲耍過許多人了,多少人都在和袁為民打球前摔了個大馬趴。
而今天歐楚良只是伸手一撈,便直接將乒乓球握在手里。
這種情況要么是乒乓球老手,提前一步抓球后方;要么是眼疾手快,第一時間發現乒乓球的異動,并作出相應的反應。
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代表歐楚良實力不凡。小吳暗下決心,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歐楚良贏得勝利。
握球后,歐楚良左手一松,乒乓球撞在案板上又彈回手中。僅此一試,歐楚良心中便明鏡一般。直徑38毫米的小球,有一定使用年限,癟過,泡過熱水。
在搞清楚球拍和球的情況后,歐楚良二話不說,直接將球扔向空中。等剛要落到案板上時,左臂突然一擋,皮球突然從歐楚良的腋下鉆出,彈向袁為民的反手。
“喲吼?小伙子不錯啊!”看到歐楚良亮出這一手,袁為民顯然來了興趣。
遮掩發球法在中國隊是一絕,02年國際乒聯規定取消了這一發球方法,理由是“讓攝像機轉播鏡頭拍攝到乒乓球運動員發球的瞬間,增加乒乓球觀賞性”。
盡管這一舉措被認為是限制中國隊的行為,但中國隊集體表示:這都不叫事!就算看清楚我們怎么發球,你該接不到還是接不到!
歐楚良發的是袁為民反手方向,所以袁為民神手一甩,用反腕接球。但他也沒有坐以待斃,反手一推后,壓低高度的同時,還把球急速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