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中國隊和日本聯袂了一手平局好戲,烏隊輸給敘利亞之后也沒有了出線可能。韓國隊出線并不是偶然,而是某種條件下的必然。”
冉熊飛也在自己的專欄中感嘆:中國隊出線才是必然!
“...如果早知道烏茲別克會1比2輸給敘利亞的話,那么中國隊只要不輸給日本隊4個球就能出線;反過來,如果烏茲別克2比1贏了敘利亞的話,那么中國隊只要不輸給日本隊2個球就能出線。”
“所以對一勝在手、手握兩個凈勝球的中國隊來說,出線幾乎是必然的!”
“而在確保出線的情況下還能1比0戰勝小組頭號敵人日本隊,足以看出主教練對這次亞洲杯必勝的決心,以及球隊對球迷的尊重。”
“有時候,足球不僅僅是一個計算勝負的功利運動,還是一場可以取悅球迷的華麗表演。”
“否則的話,如果中日雙方比賽結果對調。即使最終出線了,恐怕也沒有球迷會因此高興吧!”
冉熊飛的一席話可謂是說到了球迷的心坎里,這場比賽過后,球迷們的基調就是“我們贏球了”,而不是“我們出線了”!
從這也看得出,球迷們對勝利的渴望,以及對國家隊的高標準、嚴要求。
出線不是目的,還要贏得比賽;贏球也不是最終結果,還要贏的漂亮!
本場比賽雖然大部分時間踢的比較沉悶,但是孫技海在最后關頭的“閃耀一擊”,卻滿足了所有挑剔球迷的胃口。
亞足聯甚至把這球定為本次亞洲杯五佳球的候選,從慢鏡頭的回放中來看,歐楚良在傳球前無論是身體的朝向還是大吼的目標都是左路。而且日本隊的防守隊員也因為歐楚良喜歡傳球給左路的習慣,防守站位都稍稍偏左。
而等歐楚良出球后,所有人才反應過來,臨時調頭跑向右路,而此時他們已經慢孫技海一步了。
所以這球與其說是孫技海的靈光一閃,不如說是中國隊全隊上下“密謀所得”。
對此,《朝日新聞》報導:日本隊輸給了陰謀!
“...中國隊刻意制造出‘和平攜手出線’的假象,實際上卻在比賽最后關頭反戈一擊!”
“他們把最年輕最鋒利的矛隱藏在后場,掩飾了大半場之后,終于亮出了他的鋒芒!”
“這場失敗,非戰之過,而是戰略上的失敗!”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我們應該引以為戒,能寫出《三十六計》的中國人,又豈是那么輕易可以戰勝的?”
“綜上所述,本場比賽日方主教練加茂周負有不可推卸之責任。希望加茂君可以在接下來的比賽中知恥后勇。否則的話,就算球員原諒了你,日本的球迷也不會答應的。”
啞巴吃黃連的加茂周為此立刻舉辦了一次采訪會表態,揚言自己一定會總結好經驗教訓,踢好之后的每一場比賽。
一臉剖腹謝罪模樣的加茂周在屏幕中嘰嘰呱呱,叼著棒棒糖的中田由美則把毛巾放在一旁的冰水里投了投,然后擰干,疊好后搭在中田英壽的額頭上。
“歐尼醬,你感覺好些了嗎?”
“ku、ku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