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每年也的確有許多歐洲球探,在世青賽中挑選出自認為最滿意的選手,然后用資本把他們帶到歐洲。
但是今年的世青賽,卻出了點“小插曲”。
健力寶中青隊取得的勝利是其它球隊無所匹敵的,而健力寶偏偏又是來自亞洲,來自一個足球非常“落后”的國度。
這個國家雖然也有職業化的聯賽,但這支隊伍偏偏不屬于任何一方,他們更像是一支“軍隊”。
在過去的年代,國際性的足球比賽不是沒有國家派部隊球隊來參與比賽的。但那個時候幾乎沒有“轉會”的說法。
尤其在博斯曼法案通過以后,歐洲各球隊之間的轉會日益頻繁。每支球隊都盡可能在轉會市場中雜取眾長,盡可能地用各種各樣的球員來充實球隊。
現在,在這種“自由的資本主義”經濟市場下,竟然“混入”了一支“帝國主義”的隊伍,偏偏還獲得了冠軍。
這本身就是資本無法容忍的事。
我們要不顧一切,讓“最好的”獲得“自由”!
于是乎,在以西方媒體為主導的輿論下,一股“自由之風”首次刮入國內。
《健力寶隊員應該去留洋嗎》
《意甲球隊相中了李金禹》
《張曉瑞或轉戰德甲》
《小世界杯,最好的足球舞臺》
像諸如此類一系列“民主”報紙頻頻刊登一些關于健力寶球隊將來要何去何從的新聞,輔以決賽擊敗阿根廷的例子,集體“建議”健力寶不適合再作為一支整編隊伍,前往巴西留學。
事實上,這只不過是那些歐洲俱樂部想要“瓜分”健力寶年輕隊員的伎倆而已。
“我們已經超越了南美最強霸主,沒有必要再去學習南美風!”
這些以本屆世青賽奪冠的新聞媒體提出來的的論調,頗有以前大躍J的影子。不少媒體立刻予以反擊,稱不要“步子邁得太大,把蛋扯著可就不好了”。
一時間,代表“民主和自由”的新勢力媒體不停地鼓吹外面的空氣有多新鮮;代表“保守和落后”的舊勢力媒體建議保留整體編制,不為外界的花花世界所干擾。
代表兩個極端的媒體們吵得天翻地覆,但最終的裁決,還得落在足協頭上。
自從這屆世青賽闖入十六強,足協就已經開始把隊員轉會問題提上了章程。可誰都沒想到最后隊員的成績實在是太好了,竟然帶了個王炸回來!
這樣“幸福的煩惱”讓足協措手不及,但木已成舟,只能在健力寶回國的當天,輔以最熱烈的歡迎儀式,歡迎世青健兒回國。
事實上,這些天加班加點的王軍生也正在逐漸兌現當初許副主席對歐楚良的諾言:你們就為了成績好好踢,一切雜七雜八的后勤事務,足協通通替你們搞定!
就這樣,所有足協官員在接機當天,幾乎都戴著兩個濃厚的黑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