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塞佩今年已經30歲,代表那不勒斯參加過超過二百場比賽。在球迷眼中,朱塞佩是球迷心中的寵兒,哪怕是剛剛結束的訓練,他也會耐心地滿足球迷們的愿望。
歐楚良此時在剛剛20歲,是球隊的三號門將,守門員教練德克.埃爾伯經常告訴他,在這段時間里應該和朱塞佩多學習學習,說不定哪天就能成為球隊的主力門將。
歐楚良什么都沒說,他只是向朱塞佩看去,去看他現在在做什么。
這些天里,歐楚良雖然在不停地學習意大利語,但在球隊中卻扮演一個沉默寡言的外國人。
言多必失,這是他來到意大利后給予自己的第一個忠告。
少說多做,也成為了歐楚良的行為準則。
在必要的溝通時,他會盡可能地詳細描述自己的不解。直到看到教練不耐煩,他才會停下詢問。
“好了,別發呆了。”埃爾伯說道,“現在你們相互向對方射門,球要控制在胸部左右的高度!”
朱塞佩的射門力量越來越大,球速也越來越快,看著歐楚良臉上越來越多的勉強,朱塞佩也漸漸得意起來。
到了晚上訓練結束后,歐楚良卻會對白天的事情開懷大笑,似乎一點也不介意。這時,朱塞佩也開始喜歡上這個灑脫的東方年輕人。
但在第二天的訓練場上,雙方的臉上又會變得嚴肅,似乎每一次觸球,都要把對方壓死在身下一樣。
“制造壓力”,是隊內的口號。
所有人都需要制造壓力,無論是教練對球員,還是替補球員通過媒體對教練,還是替補門將和主力門將之間相互制造壓力,再或者是俱樂部經理向所有人。
在那不勒斯,歐楚良不但承受這四面八方的壓力,還有他自己給予的壓力。
這一天,他來到那不勒斯后第一次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球隊的合同上寫著,“在兩年之內歐楚良需要代表那不勒斯參加40場比賽”。
但是在歐楚良第一次上場后,不到3分鐘主裁判就吹響了全場比賽結束的哨聲。
這種和當地小球隊之間的友誼賽,也算上了歐楚良合同中比賽的一種。
蒂克爾給出的解釋道:“友誼賽也是比賽的一種,你想參加的比賽是甲級聯賽,放心,只要你在球隊時間足夠長,總有機會上場的。”
把那不勒斯的這種“無賴”式文字游戲記錄下來,歐楚良需要用自己的經歷去提醒后來人。
想想也知道,自己只是三號門將。能參加20場甲級聯賽的門將,已經是一號了。
這件事歐楚良勉強還能接受,但是在另外一件事上,歐楚良終于低吼了起來。
“為什么這件事不事先說明?您明明知道中國隊的情況,難道您沒和俱樂部說過嗎?”歐楚良的雙眼噴火,看得出他的確動了真怒。
“抱歉,歐,我認為我并沒有違反協議。你們國家的特殊情況是你們國家的事,我只負責俱樂部的相關事宜。”蒂克爾攤了攤手。